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8 月/26 日/第 005 版特别策划
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贺立龙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俄乌冲突,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复苏。世界银行将 2022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份的 4.1%下调到 4 月份的 3.2%,后又下调到 6 月份的 2.9%。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看似是各种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疫情、地缘ZZ冲突、金融不稳定上升、供给持续紧张以及滞胀出现、粮食不安全状况恶化等,但其透射出的是一场全球经济治理危机。世界经济下行从根本上是全球竞合博弈失序、经济治理失衡、宏观政策失调所致。
阵营对抗动摇良性发展格局
美国为维护“ 一超独霸” 的大国地位,将中国等新兴大国崛起视为系统性挑战,煽动经济脱钩与阵营对抗,扰乱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战略,对多国发起贸易战,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对华加征关税并实施科技打压。这不仅引发逆全球化而抑制世界经济增长,而且伤害美国工商界与消费者利益,埋下通胀前因。世界银行、IMF 多次提及贸易战对全球增长的危害,预测 2025 年全球因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损失将高达 10 万亿美元。
拜登政府把中国升级为系统性对手和最严峻长期挑战,联合盟友并裹挟地区国家围堵中国,通过编制印太经济框架、组建芯片四方联盟等,构筑经贸、科技领域的排华性“ 小院高墙”,妄图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 去中国化”,由此造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断裂与阻滞,引发世界经济版图割裂和国际经济格局动荡。
美国及其盟友还借助乌克兰危机大搞单边制裁,使世界经济ZZ化、工具化、武器化,抬升
了粮食与能源价格,加速全球滞胀时代的到来。
单极治理难以满足时代要求
以美国为首的 G7 集团为维护以“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为名义的七国治理霸权,无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诉求,妄图利用技术封锁、经济制裁、商品禁运等手段,遏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崛起,阻碍全球经济多元共治格局形成。G7 峰会本是经济发展与合作平台,却演变为制造铁幕、热衷脱钩的富国俱乐部,其连同北约、AUKUS 美英澳联盟、“ 四方安全对话” 等新旧冷战组织,通过经济平台ZZ化、军事平台经济化,强化美国等少数国家主导的单极治理格局,专注于“ 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甚至不惜牺牲全球增长共同利益。
G7 主导的单极化治理体系暴露出公平性、代表性不足的弊端,难以满足当前国际社会在疫情防控、供应链合作、数字规则制定、极端气候应对等议题上开展多元合作、协同治理的要求。在单极治理格局下,多边主义遭受破坏,疫情溯源防控被意识形态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阻,低收入国家遭遇财政约束和财务困境,拖累全球复苏。
美国及北约主导的安全治理框架失衡引发了乌克兰危机及单边制裁造成多国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供应瓶颈加剧,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被削弱。美国滥用金融制裁,造成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了新旧金融秩序碰撞、数字货币对主权货币的冲击和扰动,不仅动摇了美元霸权地位,而且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脆弱性和全球复苏的不确定性。
自我主义货币政策产生负面溢出效应
发达国家大搞“ 自我主义”“ 以邻为壑” 货币金融政策,加之其热衷制造对抗和分裂,弱化了 G20 的政策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