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延安日报/2022 年/8 月/24 日/第 001 版
稳舵奋楫势昂扬
——延安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记者 马政
十年,是一个时间刻度,也是一次发展跨越的历程。转头回望,延安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步
履铿锵,工业经济破浪前行。
2021 年,延安 GDP 总量达到 2004.58 亿元,首次突破 2000 亿元大关。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 1229.77 亿元,增长 8.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8%。在“ 十三五” 时期,全市工业规模持续扩大,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 1095.6 亿元、1321 亿元、1594.8 亿元、1736.8 亿元。2020 年,我市全力以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响, 努力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6.1%, 位列全省第三,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是延安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
章的有力佐证。
近年来,我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充分发挥“ 两个明显优势”,积极破解“ 一个明显制约”,努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发展方式转变,为我市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新方位,注入了“ 新血脉”。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我市拥有丰富的油、煤、气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创新不够、动力不
足的问题。
如何解决延安能源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石油、 煤炭的问题, 促进延安产业结构向 “ 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 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转变,这是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是在车村煤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现代能源化工企业。
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很难抵御复杂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风险。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企业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先后多地考察调研,精心谋划布局,反复研究论证,规划以延安境内油、煤、气、盐等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能源化工集团为载体,运用市场手段,通过联合与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后续产业和新兴产业。
实践证明,这条路符合延安能源经济发展实际,能整体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撑和推
动延安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步伐。
与此同时,该集团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不断向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领域迈进——积极谋划自主建设煤化工项目,并完成中试试验;发起设立规模 300 亿元的国家级产业基金;获得全国第一批 23 个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延安新区、安塞区试点的建设主体;获得全国第一批 106 个增量配售电业务延安新区试点的建设主体;获得延安新区供热 30 年特许经营权⋯⋯
随着煤电、天然气、化工、新能源、多能互补等项目的实施,延能集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方向更加清晰,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成为延安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 “ 领头雁”,也为推动延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延能样板”。
延安能源化工集团的发展历程,正是延安能源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化工产业由
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不断延伸的缩影。
第 1 页 共 3 页

近年来,我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能源化工为主体,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大数据等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非油工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近 23 个百分点。随着《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洛川轻烃裂解综合利用、大唐热电联产等 316 个重大能源转化和非能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能源本地转化能力达到 49%,化工产品从无到有,能源化工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 6.3 个百分点。
质量品牌持续提升
走进位于高新区的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机器旁认真操作,生
产 TC-50 系列产品,上料、机拧、内通、水压等各个环节有条不紊。
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油井管设计、生产、防腐、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延安市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科研机构,并与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组成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企业具有生产 API 全系列油井管加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TC-50、防腐系列等七大类产品能力。其中“ 石油装备制造配套技术研发 XGL” 获 2016 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该成果通过改变螺纹角度,提高抗拉强度和弯曲能力,可满足油田油套管在高温、高压等复杂工况的要求。
据了解,该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客户为中石油长庆油田、新疆油田、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