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内蒙古日报(汉)/2022 年/8 月/24 日/第 001 版
追风逐日 点绿成金
——X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李永桃
开栏的话:X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感恩奋进,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 两个屏障”“ 两个基地”“ 一个桥头堡”,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伟大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
从 8 月 24 日起,本报开设“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内蒙古新答卷” 专栏,从X的建设、民主法治、工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生态建设、民生事业、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方面,集中推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成就系列特稿,展示各行业各领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具体实践和亮丽答卷,敬请关注。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1 年 12 月,中国电信集团与自治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首个云计算项目揭开神秘面纱。
“ 2012 年信息园着手建设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大风一起,黄沙漫天。” 健步行走在“ 水立方” 型的数据中心大楼前,全程参与中国电信内蒙古信息产业园建设的项目主管崔智勇感慨万千。
短短 10 年时间,在和林格尔新区这片热土,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项目⋯⋯一个个云计算项目拔地而起。目前,这里建成运营、正在建设和洽谈推进的数据中心项目已有 16 个。和林格尔新区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数据中心园区,扮演着国家“ 东数西算” 内蒙古枢纽的重要角色。云集信息以每秒 2000 万亿次运算速率直抵用户端。
10 年沧桑巨变,10 年砥砺奋进,内蒙古数据中心的建设史仿佛一部浓缩的内蒙古工业奋斗史。
巍巍大青山,滔滔黄河水,见证着内蒙古上下同欲、披荆斩棘、驰而不息推进工业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奋斗足迹。
补齐短板: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开枝散叶
“ 低起点、高增长,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单一、链条不长,多数产业处在成长阶段,产品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 面对这些工业发展短板,X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作出一系列关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实力;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我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 内蒙古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战场主阵地在工业,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也在工业。无论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还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都必须始终把工业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紧紧抓在手上,让工业这个‘ 脊梁’ 真正挺起来、硬起来。” 今年 2 月 21 日,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擂鼓重锤地提出了内蒙古的“ 工业振兴计划”。自治区政府下发《关于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方案,同时出台了关于煤炭、风电光伏新能源、氢能、新型储能的 4 个“ 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第 1 页 共 3 页

沿着X的十八大以来划定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线图”,内蒙古各级各部门饱蘸浓墨、奋笔疾书,一幅幅工业经济昂扬发展的动人图景徐徐展开——
今年 4 月,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传来捷报,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昔日“ 一煤独大” 的鄂尔多斯市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如今,鄂尔多斯市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煤炭深加工产业链、煤基新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