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铁道建筑报/2022 年/8 月/12 日/第 002 版综合新闻
工业跃升 制造图强
——X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建工业制造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胡清
三伏天里,热浪滚滚,各地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眼望去,机甲集结,重器出场,徐徐展开
基建中国奔腾画卷。
初看,大。长沙城东,“ 地下蛟龙” 横亘大地,40 条盾构机生产线铸成工业地标,全球最大地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马力全开。
再看,飒。南京南站,高铁动车组穿梭不息,“ 四电” 技术装备在此编织“ 大网”,京沪、宁杭、宁安、南沿江城际四线交会融通。
X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建紧跟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速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紧培育和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从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到高铁“ 四电” 系统装备,从大型桥隧专用设备到建筑施工通用设备,装备制造体系不断完善、产品技术持续迭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制造成为企业创效创誉的排头兵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产品型谱种类更全
橘红色的外表,116 米长的机身,一次可提起 1000 吨重的 40 米长巨型简支箱梁,相当于 200头成年亚洲象的重量。这是铁五院研制的全球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机“ 昆仑号”,它让建桥如同搭积木。
“ 昆仑号” 的首秀在我国第一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在“ 昆仑号” 的帮助下,建设者仅用 218天就完成了湄洲湾特大桥架设任务。
这十年,中国铁建通过研发高铁箱梁制、运、架、造成套技术装备,建立了高铁简支箱梁建造技术体系,满足 24 米、32 米、40 米不同跨度的高铁箱梁施工作业,实现了高铁线路在各种工况下的简支箱梁建造,成为中国高铁桥梁建设的主导技术装备。
立足主业,拉长产业,中国铁建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拓宽产品型谱。
把视角移到盾构机产业,从数据看产业十年巨变:铁建重工连续 5 年岩石隧道掘进机产量在
国内保持第一,位居全球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商 5 强榜首。
——看尺寸外观,从常规到超大、微小两端延展,盾构机产业实现了从 0.5 米到 23 米直径全覆盖;
——看技术型号,水平、竖井、斜井三向掘进,多模式结合、异型断面多种类型,形成了 8
大系列、130 余类产品。
十年间,中国铁建以产品创新为抓手,全面满足细分目标市场的客户要求,不断开辟发展新
空间。
在新疆天山南北的采收季,机械化采棉已成秋收盛况。铁建重工研制的高端智能六行采棉打
包机排列成行,多机并采,采棉、集棉、打包一气呵成,采净率高达 93%。
在云南昆明的铁建装备生产基地,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接触网检修作业车顺利出厂。铁建装备
持续深耕大型养路机械产业,形成了枕下、轨上、空中立体化、系列化配套齐全的产品业态。
产品序列更全,竞争优势更突出。这十年,中国铁建培育了大型养路机械、掘进机械、轨道设备、特种施工设备、桥梁施工设备、起重设备、钢结构、铁路电气化施工设备八大类核心产品,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产品覆盖面广、生产设施先进、研发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工业产业新格局。
第 1 页 共 3 页

大国重器成色更足
浩瀚蓝海,谱写着铁建“ 船” 说。
“ 铁建风电 01”,是我国首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300 吨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它全长 105 米,集航行、起重、打桩等多功能于一身,可在恶劣海况下实现高精度安装,是不折不扣的“ 海上风电利器”。
“ 船” 说,不止有震撼,还有实力。
“ 铁建潜 01”,原是具有 10000 吨举力的半潜甲板驳,经改装成为坐底式风电安装船,华丽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