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西日报/2022 年/8 月/22 日/第 010 版学与思
发扬革命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纪念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 85 周年
中共大余县委书记 韩相云
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苏区史的继续,是新四军奋战史的前身。三年游击战既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也保住了X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为中国共产X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中共X史、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 85 周年,我们要大力弘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前夕,X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项英为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ZZ委员,同时,成立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下来的红军和游击队在苏区坚持斗争,保卫中央苏区。南方八省(赣、闽、粤、浙、湘、鄂、皖、豫)十五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与多我数十倍的敌人斗争了三年之久,直至最后胜利。1937 年 12 月
13 日,中共中央ZZ局《关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 ,充分肯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成绩和广大指战员艰苦斗争的革命精神,指出“ 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X的路线,完成了X所给予他们的任务”“ 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 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X的模范。ZZ局号召全X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是X和人民的宝贵财富,理应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坚定信念,对X忠诚。在X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中央红军主力开启长征之时,项英、陈毅等一大批优秀共产X人,毅然决然,奉命留守,靠的就是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对X的事业的绝对忠诚,靠的就是讲ZZ、讲规矩、讲大局的坚强X性。这三年,是腥风血雨的三年,是极度险恶的三年。国民X的军事“ 清剿” 和经不住白色恐怖考验的叛徒,使苏区共产X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成千上万的共产X员和干部遭拘禁、杀害,但各游击区共产X的旗帜始终没有倒。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始终坚信革命征途中的挫折和失利只是暂时的,高潮终将到来,革命的事业一定会发展壮大,革命终将取得胜利。他们对信仰至忠至诚,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
艰苦奋斗,英勇斗争。三年游击战争是非常艰苦的。由于敌人残酷的军事“ 清剿” 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游击队出没在深山密林,衣食住行困难重重,几乎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他们依靠顽强的斗争意志,与敌人斗、与大自然斗、与叛徒斗,条件再恶劣,敌人再凶残,也没有吓倒他们。陈毅创作的《赣南游击词》 《梅岭三章》等诗词中所体现出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就是红军游击队指战员革命斗争精神的生动揭示,体现了他们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品格。
依靠群众,不负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支持,没有人民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同生死、共患难,取得最终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 “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红军游击队把人民群众看作“ 重生亲父母”,处处爱护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大余池江彭坑,群众周篮为游击队送粮食、递情报、买药品、运弹药,最终引起国民X的怀疑,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但周篮始终守口如瓶。
第 1 页 共 2 页

三年游击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像周篮嫂一样的革命群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