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柴达木日报/2022 年/8 月/20 日/第 001 版
开局写精彩 奋进谱新篇
——德令哈市 2022 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谢拉毛
千帆竞,满目新。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上半年,德令哈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其中, 一产增长 5.7%,二产增长 12.7%,三产增长 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69.3%⋯⋯
一组组闪亮的数据,记录着德令哈砥砺前行的脚步,彰显着德令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
就,寄托着全市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产业发展步伐稳健
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是基本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令哈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9%。
可喜成绩的背后,是德令哈爬坡过坎、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身姿。
走进德令哈工业园,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机械装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个工位忙碌着,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一幅千帆竞技、百舸争流,快干实干、比学赶超的奋斗画面,感受到了德令哈工业园区向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目标阔步前行的力量。
在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各道工序的生产线快速运转,工人娴熟地操作着机械设备,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凭借创新理念引领,公司吸收运用国内外和业内先进的工艺技术,装置能力居行业领先水平,通过采用氨碱法制碱工艺等一系列提质增效项目,现产能达 150 万吨/年。
德令哈市坚持资金支持、项目扶持、政策引导多措并举,促进“ 两碱” 等传统产业继续加大工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通过引进新设备、改造旧工艺,提高工业“ 三废” 利用率,使纯碱生产成本、单位水资源消耗量不断下降。
“ 2011 年 5 月 24 日, 我们利用企业独创技术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家商业 10 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在这里奠基。如今,公司光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 60 兆瓦。光热储能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过去‘ 太阳落山就没电’ 的光伏短板实现了 24 小时不间断供电。” 在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
50 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场,总工程师樊玉华正忙着校验定日镜支架太阳自动追踪系统数据,说起
公司发展取得的成绩,他的话里带着一些自豪。
中控德令哈的发展成就,只是德令哈市众多新能源企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令哈市不断加大新能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应用和成本下降为目的,通过市场支持和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促进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目前,全市新能源项目达到 40 个,装机总量达到 1850 兆瓦,总投资 162.84 亿元,其中,光伏装机总量 124 万千瓦,光热装机总量 11 万千瓦,风电装机总量 50 万千瓦,新能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重任务,今年以来,德令哈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抓好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坚持不懈开展“ 亲商暖商爱商护商” 活动,持续为企业提供“ 保姆式” 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
位于德令哈市工业园绿色产业园区的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青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同仁
第 1 页 共 3 页
堂青海公司” )自 2017 年成立以来,德令哈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资金、人才、土地、员工住宿等方面为同仁堂青海公司提供大量优惠条件。 “ 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好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我们及时解决了困难和问题,才能使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 同仁堂青海公司工厂负责人李承尧说。
“ 德令哈市工信局的工作人员会定期来我们企业,协调解决我们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 疑难杂症’ ,切实为我们排忧解难,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德令哈营商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政府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决心和力度。” 海西东诺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俊说。
上半年,德令哈市在疫情防控不降标准、不打折扣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
及时协调解决物流运输、招工用工、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3 月 23 日,青海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暨海西州德令哈中广核 200 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在德令哈同时开复工的还有海西基地华电 50 万千瓦光伏、黄河公司德令哈 220 万千瓦多能互补项目一期 100 万千瓦光伏项目等 26 个项目,年度投资 37.74 亿元。
来到位于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区的中广核 200 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现场,项目紧
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涌动着聚力攻坚、加快发展的热潮。
据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蹇钊介绍,德令哈中广核 200 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