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遵义日报/2022 年/8 月/19 日/第 001 版
迈步从头越 奋进新征程
——遵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李培松
X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十年。贵州“ 黄金十年”,遵义踔厉奋发,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X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义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跨越、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历史性发展,在遵义发展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十年来,遵义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翻了两番:2021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4000 亿大关,达到 4169.9 亿元,是 2012 年的 3.15 倍,占全省比重从 19.6%上升到 21.3%,提升 1.7 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 21208 元上升到 63170 元。在西部非省会城市、西部城市、全国城市百强榜的排位大幅跃升。
这十年,遵义市 19.8 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大山过上幸福生活,8 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7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92.22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遵义创造了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 三个第一”,彻底撕掉了千百年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进。
遵义这十年,青山藏不住,红绿正芳华。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2021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 1747.58 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的 41.9%,十年间遵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茅台集团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级大关,在全国酒类行业率先迈上千亿级台阶,工业转型升级做法获国务院表彰。
遵义这十年,黔货出山,飘扬过海,风行天下。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农业总产值由 2012年的 304.43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921.25 亿元,重点龙头企业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省第一,茶叶、辣椒、方竹种植面积全国地级市第一。如今,到遵义湄潭采香茶、观茶海、住民宿、品佳茗,当一个幸福的农民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遵义这十年,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以遵义都市圈建设为牵引新型城镇化有力推进,加快建设
生态、宜居城市和中心城区、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2021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57.98%,较 2012 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蓬勃发展,2021 年全市市场主体达 67.22 万户。
遵义这十年,“ 醉美” 之声誉满神州。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的旅游产业化深入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提质增效,新增 A 级旅游景区 125 个,其中5A 级 1 个,4A 级 25 个,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遵义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新时代的黔北山乡巨变,正在由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内陆山区,向开放高地迈进,加
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遵义日益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
十年间,遵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 硬支撑”。全市深入实施
第 1 页 共 3 页

基础设施建设“ 六网会战”。特别是遵义机场、茅台机场顺利通航、比翼齐飞,让遵义率先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 双机场” 地级市城市之一。
十年间,遵义天堑变通途,关山度若飞。全市公路总里程达 40015 公里,位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实现 73%的乡镇半小时上高速;国省干线覆盖全市约 80%的乡镇,撤并建制村 100%通沥青路。川黔铁路、渝贵铁路穿山越岭、日行千里,赤水河、乌江航运通江达海,乌江复航的货运运输量常年位居全省首位。遵义交通“ 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