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湖南日报/2022 年/8 月/4 日/第 003 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
奋力冲上“ 三个高地”
——十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三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王铭俊 黄婷婷
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首列胶轮地铁列车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80%的配套来自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岳麓山实验室和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近日揭牌,新一轮种源创新科研“ 战役” 将在这里打响;
15 个非洲国家的 29 名驻华使节今夏齐聚湖南, 见证 14 个对非经贸合作协议和项目签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指引下,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
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三湘儿女牢记嘱托,锚定全新坐标定位,扛起更大责任使命,在勇攀新高地的征程上,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先进制造业迈出坚实步伐
经过冲压、焊接、组装,常德高新区企业响箭重工生产的一批六桥混凝土泵车,即将出口比
利时。“ 今年,欧洲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 200%。” 响箭重工董事长阎军欣喜地说。
过去 10 年间,响箭重工历经数次转型。在城镇农村市场找到小臂架混凝土泵车的突破赛道,每年研发新品 3 个以上,响箭重工从一家配套小厂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在转型升级中塑造发展新优势,湖南制造业一路走来步履坚定。新时期以来,湖南大力实施
制造强省战略,努力“ 破译” 由大变强的密码。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南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主战场。围绕“ 3+3+2” 领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链(群)发展,全力以赴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
62 米!山河智能全球最高桩架在韩国首尔“ 稳” 操胜券;2400 吨!三一重工再次刷新轮式起重机最大吨位纪录;
万吨米级!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塔机矗立长江中流击水⋯⋯
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连续 12 年居全国第一,向着更高端、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不久前,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向“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冲刺。
跑出“ 加速度” 的动车组列车、造型时尚的轻轨列车、“ 低空飞行” 的磁浮列车⋯ ⋯ 沿着创新的轨道,从中车株机公司驶向广阔的世界。过去十年,中车株机研制了 260 多款新产品。“ 湖南造” 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行业集聚度全球首屈一指。
武陵山脉腹地, 泸溪县高新区的华美兴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组装车间看不到几个人影,源源下线的移动储能产品,从这里发往全球,给国际知名连锁商城供货。
“ 湖南智造” 全面开花, 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走在全国前列。 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
巨人” 232 家,居中部第 1 位。
“ 1 个国家级+11 个省级” 制造业创新中心、“ 62 家国家级+624 家省级” 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体系,支撑“ 湖南制造” 向“ 湖南创造” 跨越。新一代 IGBT 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碳/碳复合材料、大尺寸 3D 打印设备等填补国内空白,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规模和竞争能力居全国第一。
第 1 页 共 4 页
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融通发展。目前,湖南已培育形成 3 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4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千亿级” 工业企业达 5 家,湖南钢铁集团跻身世界 500 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从 2012 年 1.29 万家增加到现在的 1.85 万家。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成为稳定经济“ 压舱石”。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从 2012 年的 9140 亿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14162.34 亿元,年均增长 8.5%。2021 年,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上升到 27.7%。
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7 月 31 日,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产业园,一台 10.23 米的大直径多支护岩石隧道掘进机正在组装作业,下线后即将参与高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这台设备源于铁建重工牵头的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 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潜心钻研十余年,中国盾构机实现精彩逆袭。2012 年,在省科技厅支持下,铁建重工获批承担“ 十二五” 国家“ 863” 计划项目。“ 政府‘ 搭台’ ,企业和高校‘ 唱主角’ ,政产学研全力推进协同创新,攻克了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从先进整机到关键部件一系列全球性产业瓶颈和技术卡点。”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表示。
湖南身居内陆、 资源禀赋并不突出, 必须优化资源配置, 集中力量支持创新, 攻坚克难。 2012年,纲领性文件《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出台。同年还出台了科技人才十年规划。从运行机制、投入模式双管齐下,2021 年全省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1 万家,汇集 42 位两院院士、3000 余位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
十年磨一剑,湖南上演“ 上天入地” 的创新好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轨迹等核心技术为深空探测护航;“ 海牛”、鲲龙 2000、全球首台
6000 米级深海作业机器人向大洋深处掘进再掘进⋯⋯
超级杂交水稻、“ 天河” 系列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刷新“ 中国产量”,频
显“ 中国算力”,跑出“ 中国速度”,成为湖南金灿灿的“ 三超” 名片。
坚持把建好高能级创新平台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支撑。这个盛夏,湖南开启“ 最强实验
室” 之门。
一座“ 岳麓山” 承载种业创新希望。岳麓山实验室至 2025 年首期建设期满,将突破一批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挖掘和创制一批重要新基因、新种质,培育一批战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