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包头日报/2022 年/11 月/10 日/第 004 版政务
关于全市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2022 年 8 月 30 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雷殿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市政府就关于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包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安排部署,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包头,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包头应有贡献。2018 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自治区生态建设资金
29 亿元,实施各项生态保护修复任务 726.3 万亩。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 766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 0.7 个百分点,达到 18.4%;湿地面积 87.7 万亩;草原面积 2803 万亩,草原植被盖度提高
1.76 个百分点,达到 34.6%;荒漠化、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草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生态屏障作用逐步显现。
一、全市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总体情况
(一)完善规划设计,全面构建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体系。
坚持规划先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亲自部署,先后印发了《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发展“ 十四五” 规划》《包头市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1-2025 年) 〉的实施方案》《包头市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2021-2025 年)》《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市林业和草原工作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二)加强生态修复,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18 年以来,累计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
理、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 260 万亩,达茂旗、固阳县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大
青山南北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公路、村屯、大青山南坡、厂矿园区、城镇周边等重点区域
绿化 11.39 万亩,建成 1 个自治区级森林城市(土右旗) 、1 个自治区绿化美化示范县(九原区)、
220 个自治区绿化美化示范村。
今年,争取 2 亿元的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落地我市,项目总投资 3.2 亿元,是近
10 年来投入额度最大的一次,实施国土绿化 18.1 万亩、绿化村庄 60 个,涉及昆区、青山区、东河区、石拐区等 7 个旗县区。目前,60 个乡村绿化任务已完成,新增绿地 1883 亩;落实 5000 亩以上的造林地块 8 处(其中 3 处达到万亩以上),正在组织秋季造林工作,争取年内完成工程量的 60%。
二是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修复。2018 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修复资金 5000 万元,组织实施了生态补水、水系连通、湿地保护修复、科普宣教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南海子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标准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的优选之地。包头黄河湿地和昆河湿地纳入自治区重要湿地,建成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今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 8000 万元,在小白河片区建设包头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已完成项目选址和代建协议,正在编制项目初步设计。
三是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2018 年以来,累计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任务 466.32 万
第 1 页 共 3 页

亩,其中,退耕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围栏建设 107.04 万亩,人工种草 359.29 万亩。今年,制定了《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全市共划定禁牧区 592.6 万亩、草畜平衡区2003.6 万亩,对草畜平衡每亩补贴 3.5 元、禁牧补贴每亩补贴 10.5 元。今年,计划完成草原保护修复任务 76 万亩,已完成 60.5 万亩。
(三)加大生态保护,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一是守住资源安全底线。压实各级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目标责任。推行了“ 天上看、地面查”的电子监管林草资源新模式。 2021 年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以来, 对 2010年以来全市查处的 2085 个案件、自治区下发的 6132 个图斑逐一排查,133 个问题案件、921 个问题图斑已全部整改完毕。按时限完成了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二是守住林草火灾红线。建立起网格化管理责任体制,做到“ 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经常性组织开展防火队伍培训和实战化演练,全市专业防火队伍 6 支 174 人。在重点林区建设覆盖式的视频监控系统,管住野外重点火源。为各旗县区装备了无人机、消防水车、运兵车等防灭火装备,提高防火及处置突发火情能力。加强经常性防火宣传教育,形成群防群治的森林草原防火格局。
三是守住疫源疫病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