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宜春日报/2022 年/11 月/5 日/第 003 版实践思考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民
李勇军 铜鼓县委书记
近年来,铜鼓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破题,主动践行“ 两山”理念,最大限度发挥生态优势,探索实践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达 10 万余亩,发展品种 20 余个,其中黄精 5 万余亩,年产值超 2 亿元;茶叶 11.7 万亩,年产值达 3.1 亿元;笋、竹加工企业 67 家,年加工毛竹 600 万根以上、鲜笋 4340 吨。森林景观利用、森林采集加工及林下养殖等面积达 40 余万亩,带动周边脱贫户 200 余户,人均增收 3000 余元。
先后成功承办“ 中国黄精产业发展研讨会”“ 全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 铜鼓黄精”“ 铜鼓宁红” 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获评 “ 中国黄精之乡”“ 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江西省森林康养基地、省新型工业化竹产业示范基地。
坚持“ 生态立县”,高位推进促改革
坚持从绿色低碳发展改革攻坚行动入手,以生态立县为引领,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大力发展大健康经济、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茶叶、笋(竹)产业。其中,高位发展黄精产业,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推进黄精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黄精产业纳入“ 十四五” 发展规划,制定出台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有机黄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规划、黄精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明确三年内建设富硒黄精高标准种植基地 6 万亩,着力打造百亿黄精产业。
锚定“ 品牌创建”,全力扶持促发展
政策扶持服务产业发展。一是进行奖励奖补。支持鼓励企业精深加工生产黄精产品、创建获评优质品牌,每年安排产业衔接资金 2000 万元给予奖励,支持各乡镇因地施策制定奖补标准。二是加大服务保障。建立保底价收购机制,以铜鼓中专为依托,每年培养专门药农不少于 1200名,安排惠农信贷通 4000 万元,实施“ 黄精贷”。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在基础设施、惠农保险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