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凉山日报(汉)/2022 年/11 月/4 日/第 T57 版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 70 周年特别报道
大山的回响
——美姑县 70 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雪琴
凉山彝族自治州建州 70 年来,美姑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舒适的电梯房,昔日的美姑小城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彝区新城,这是美姑巧借东风创造的奇迹。
2020 年 11 月 17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美姑等 7 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群众已全面脱贫。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一个不能少” 的坚定承诺,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带来无数人命运的变迁。
【历史沿革】
1951 年 4 月 22 日,成立昭觉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隶属西康省西昌地区专员行政公署。美姑大部分地区隶属昭觉县,部分地区分属雷波、马边县管辖。
1952 年 4 月 30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建置美姑县,县治所牛牛坝,隶属西康省西昌地区专员行政公署。是年 8 月,县治所改设甲谷。
1956 年 5 月 24 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置洪溪县,县治所依果觉,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1959 年 6 月,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县治所迁巴普,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1990 年,美姑县仍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2021 年 8 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引言
从巍巍龙头山到熊猫家乡大风顶,从大凉山主峰黄茅埂西山麓到美姑河畔,从洪溪片区到溜
筒河峡谷,美姑县贫困地区的面貌彻底改变,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笑容越来越灿烂。
在乐美扶贫工厂,忙碌的车间里机器轰鸣,一线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忙生产,一双双专注的眼
神,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成为了车间里最美的风景;
在洛俄依甘小学,编程课、舞蹈课、体育课、课间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成果在学校呈现,
教育正在让美姑山区孩子们发生着变化;
“ 咔咔咔”“ 唰唰唰” ⋯ ⋯ 在拉马镇拉木社区社区X群服务中心,安静的房舍内,剪刀剪线的声音、针线穿过布面的声音,格外清晰。针线穿梭间,彝秀绣娘们正在用一针一线为自己绣出美好的前程⋯⋯
70 年,沧桑巨变。一个又一个的改革决择,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时刻都烙印在美姑的发展里程碑上。
当一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 硬骨头” 县及凉山建州 70 周年州庆,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相遇,当年深山中求生的美姑县,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憾山——撼山
反贫困、战天地 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
美姑县属于“ 三区三州” 深度贫困地区。大山在这里拧成疙瘩,条条沟壑把高山、大地分割
成七零八碎的条块,人们深困其中,当地人形容自己的生活“ 水比油贵、路在崖边、校在天边”。
仿佛认定了这片土地只能生长贫困,年轻人纷纷离家外出打工。与建州几乎同龄的 65 岁彝
第 1 页 共 6 页

乡族老人吉克阿付,只能带着孙辈过留守生活。
“ 妹妹有一次上学摔断了胳膊。” 吉克阿付的孙子说。
挥别大山,换个活法,成了吉克阿付生命里最大的期盼。而在今天,一个无比寻常的早晨,晨曦微露下, 65 岁的吉克阿付来到居住的乐约乡麻吉硕峨村的易地搬迁依托小集镇建设集中安置点晨跑锻炼。
曾经,吉克阿付一家六口挤在狭小的房间里,人畜混居,让他的家里脏乱不堪。他说,自己
最怕下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早成了危房,外面的天“ 漏” 了,家里的屋顶也是漏的。
如今,吉克阿付一家搬到了新家,位于美姑县乐约乡麻吉硕峨村的易地搬迁依托小集镇建设
集中安置点。
说起自己的新家,吉克阿付笑了,易地扶贫搬迁让他们挪出了“ 穷窝”,过上了好日子,生活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事关贫困群众最关心的——房子,是解决“ 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为此,美姑县全力脱贫攻坚,做实做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截至 2020 年 5 月 31 日,10694户 53223 名贫困群众全部搬进了新房。
新家,让他们的新生活,变得美好而实在。城乡在变美,城乡在巨变⋯⋯这是人们对美姑城
乡变化的直观感受。
70 年来,美姑县城乡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县城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乡村中,红墙绿瓦、鸟语花香;公园里,碧波荡漾、绿草如茵;景区里,青松苍翠、溪水淙淙⋯⋯
1952 年建县以来,在X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美姑县在X的领导下,同年轻的自治州一道热火朝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美姑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最早被国家认定的“ 141 个” 贫困县之一。自解放以来,美姑县委县政府就一直带领全县群众对千百年的贫困作斗争,盼望着早一天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瓦里姑村坐落在海拔 2500 多米的黄茅埂山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瓦里姑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穷山沟变成了百顷良田,给光秃秃的山沟和房前屋后都披上了绿装,粮食产量从亩产几十斤增长到 500 斤,七十年代成为大凉山上“ 自立更生、坚苦奋斗” 的一面旗帜。2009 年,该村曾获得“ 四川省绿化示范村” 荣誉称号。
当进入二十一世纪,不甘贫穷的美姑人从“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发展到“ 实干加巧干”,
再次在大凉山树起一面旗帜,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至今都在激励着群众积极向上。
洛俄依甘乡依波沃村全村大部分耕地是“ 望天地”,主要种植荞麦、土豆等杂粮,耕作粗放,产量低下。群众吃的是粗粮,住的是茅草或瓦板房,人畜混居,环境卫生极差,缺水、无电,教育落后,生活十分艰辛。
面对贫困落后的面貌,依波沃村全体村民在村支书吉克木曲的带领下,不等不靠, “ 宁可苦干,不愿苦熬”,把握发展机遇,立足本村实际,坚持科技兴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铺平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短短的 5 年时间内,依波沃村迈出了三大步:1992 年全村群众提前一年越过温饱线;1994年提前达到“ 五八” 标准;1995 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 547 吨,比 1994 年净增 190 吨,人均占有粮食和人均纯收入都是 1990 年的 2.5 倍。全村改田改土 820 亩,发展经济林木 1400 多亩,6.5万株,人均 900 多株。修建了 9 公里长的村内公路,修通了一条 9200 米长的引水主渠道和 5000米长的支渠道,实现了灌溉自流。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通电、通广播,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并配套有厨房、厕所、畜圈、院坝等。户户都有存款,许多农户家里还添置了电视机、电冰箱等现代家用电器。全村无社会治安案件发生,各种基础都比较稳固,各项事业蓬勃发
第 2 页 共 6 页

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到 2008 年底,依波沃村人均粮食 1140 公斤,人均纯收入 2580 元,人均占有粮食 1080 公斤。村里装上了程控电话,家家有了存款和余粮,住进了瓦房,电视机、洗衣机走进了农户,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纯收入 4 万多元。连续 11 年获得省级“ 文明村” 称号,被当地称为农村发展的“ 明星” 村。
瓦里姑、依波沃两村,都是美姑县群众不甘贫困,在X的领导下,全心全意进行经济发展,
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缩影。
到 2020 年,美姑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 亿元,第二产业增
加值 4.3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9.7 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17 亿元,首次高质量突
破亿元大关,比 2015 年增长 69.3%,年均增速 11.7%。一般预算总支出 51.3 亿元,比 2015 年增
长 37.1%,年均增速 2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28931 元、10522 元,增长 4.5%、
10.9%。
困路——筑路
脱贫攻坚 历史性解决深度贫困问题
山清水秀,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大
凉山的腹心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县。
70 年来,美姑县向贫困决战,“ 脱盲路” 越走越宽,“ 脱贫路” 越走越快,“ 发展路” 日益通畅。
生活“ 甜度” 几何,产业发展是关键因素。美姑县是大凉山纯“ 依诺” 方言地区,传统思想禁锢、交通设施落后,“ 底子薄、欠账多”,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全县 292 个行政村中就有 272个贫困村,居全省第三,全州第一,是四川省、凉山州扶贫任务最重、攻坚难度最大的县。
“ 十三五” 时期,美姑全县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风险挑战,顶住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压力,直面欠账多、底子薄、任务重的局面,牢牢抓住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开创了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决定性成就,实现了“ 十三五” 规划的圆满收官。
特别是实施精准扶贫时期,在五年脱贫攻坚战中,全县精准帮扶、激发动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调整完善“ 两线作战、重点突破、全域推进” 工作思路,建立“ 点球式” 精准解决问题、“ 三级三包”“ 四个下沉”“ 五个一” 等帮扶机制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
五月的天,正是春末夏初,美姑境内,一条条崭新平坦的通村水泥路和通乡油路不断向偏僻山村延伸,如玉带般镶嵌在大山深处,与国省干线紧密连接,不仅将县内城乡串联起来,更缩短了美姑与外界的距离;山坳上来回穿梭的车辆,呈现出“ 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 的精美画面,交通大会战,让美姑大地如椽大笔,河山锦绣。
曾经,在这块 2573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尘土飞扬” 和“ 坑洼泥泞” 的山路是人们难以忘却的记忆。如今,不论是驰骋在美姑的县道公路,还是行走在宽敞平整的乡村公路,美姑交通的大变化、大发展随处可见。
而这一切,得益于美姑抢抓住全州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的“ 交通大会战”“ 交通大建设” 历史性机遇。
“ 十二五” 期间,美姑县公路总里程达 1794.1 公里,其中,省道 133.3 公里、县道 147 公里、乡道 117.4 公里、村道 1189.8 公里、专用通道 123 公里,6 个乡级客运站、26 个村级招呼站。全县 36 个乡镇中,30 个乡镇实现通达油路,通达率 83.3%,292 个建制村中,已有 280 个建制村实现通达,通达率 95.9%;71 个建制村实现通畅,通畅率 25%。
路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