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企业报/2022 年/5 月/24 日/第 003 版商道
国企改革三大法宝:X的领导+混改+企业家精神
共享不是简单的分饼,而是把饼烙大
机制改革考验所有者的选择。就《公司法》而言,如果股东不把人力资本当成资本,就不会给经营者、劳动者去分红。今天,所有者要学会分享,这已经成为金融、高科技、咨询等诸多行业的共识。
一说到分享,有人会问,分享是分谁的红,是不是要分所有者的红?其实,劳动者分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共享机制,员工可以凭诚实劳动多获得一些收益,企业效益好了,所有者就会赚得更多。过去,我们认为财富是一个常量,你分多了我就分少了,但是今天企业必须把财富变成一个增量:你分得多,我就会分得更多。共享不是简单的分饼,而是把饼烙大,让大家都受益,这就是共享的意义。
在国有企业,一提员工分红,就和国有资产流失联系起来,归根结底是企业没有确立人力资本的概念。肯定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贡献,可以打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心结。只有把机器、厂房等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骨干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才会有效益,国有资产才能保值增值,才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中国建材有 4 个大型水泥设计院,分别是天津院、成都院、南京院、合肥院。合肥院原来是效益最差的一个设计院, 2000 年的时候员工都吃不上饭。 后来合肥院按科室划分开办了 7 家公司,员工因此赚到钱,吃上饭了,人人提着大皮包,头发上抹着摩丝,开着桑塔纳,但是合肥院穷得叮当响。我当了总经理后去找他们谈话,提出要改机制,要规范化。这句话一下子捅了马蜂窝,技术员全跟我对立起来,都说不干了要走人。技术人员要是一走,设计院就人去楼空,干不下去了。我只能用三寸不烂之舌,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把全部的技术人员都说服了。
合肥院所属公司的机制改成了“ 七三模式”:设计院占股 70%,员工占股 30%。一路走来,这个机制的效果非常好,干部和设计院都收益颇丰,合肥院也因此变成了四大设计院中效益最好的一个设计院,现金流充沛,员工干劲十足,科研人员规模很大,每年都能有几亿元的净利润。后来,另外三个设计院捆绑成立了一家上市公司,但仍没有竞争过合肥院,因为只上市而没有机制,不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没用的。
合肥院的“ 七三模式”,让员工分到了很多钱。有一次,一位上级机关的人去了合肥院,回来后问我: “ 这次到合肥院,我发现一个大问题,其中有一家公司去年一年的分红居然相当于它的投资额的 20%,现在的利息才多少?” 我回答他:“ 你认为员工应该多分还是少分?员工多分的话,我们会分得更多,所以我是赞成他们多分的,因为那么多人才分 30%,而设计院分 70%,如果少分,那机制还有什么用?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机制能够解决科技人员致富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
改革需要开明的“ 东家”
机制是治理结构的问题,企业的机制不活,归根结底是所有者不开明的问题。过去清代的晋商、现在的万华工业园和华为等,就是因为有开明的所有者,员工和企业才能在分享机制下共同致富。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一直领跑全国,2015 年,上海全力推动“ 绿地混改” 实现整体上市。得益于有开明的市政府和国资委,“ 绿地混改模式” 已成为近几年全国改革的重要模板。上海绿地集团原来是一家国有企业,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三家国有企业持股合计为 48%,绿地集团的员工持股份额为 28%。上海国资委的下属三家企业承诺不做一致行动人,而是让员工持股占大股,目的就是让张玉良这位创业者、企业家能够做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因为企业家可遇不可求,混改要保
第 1 页 共 3 页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证有优秀的企业家作为核心。
2020 年,绿地集团进行第二轮深度混改,上海国资委又拿出 17%的股份对外转让,这样员工成为公司真正的第一大股东,目的还是要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前不久我到广西调研,广西建工刚刚和绿地集团完成混改。混改后,广西国资委在广西建工的持股比例由 100%变为 34%,成为参股股东, 而绿地集团则变为控股 51%的第一大股东, 同时还有员工持股, 核心团队持股 15%。广西国资委的持股方式变成了宜参则参。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广西建工这次是增资,这么做较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解决了广西建工多年来的高杠杆问题。
这种例子其实很多。比如蒙牛,中粮集团是蒙牛的第一大股东,但蒙牛完全作为普通股份制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再如江西省旅游公司,主动由省属一级公司变为省属二级公司,进行员工持股改革。这些都是“ 开明的股东” 为了让企业获得机制,在实践中尝试的多种方式。
我也希望中国的企业所有者——股东都是开明的“ 东家”,不要做铁公鸡,一毛不拔。不少企业因为所有者不开明,导致没有机制、缺乏创新、人才流失,最后倒闭了。
机制改革中要弘扬企业家精神
做好国企改革有三件事很重要,那就是X的领导、混改和企业家精神。其中,X的领导是国企改革的“ 根” 和“ 魂”,也是国企的独特ZZ优势;混改可以实现国有、民营两种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把市场化机制引入国有企业;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火车头”,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改革创新的原动力。
2014 年 11 月 9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精辟地诠释了企业家精神: “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的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能取得如此成就,企业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