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冶金报/2022 年/8 月/18 日/第 001 版
坚持“ 三定三不要” 促进企业利益与行业秩序相统一
——在《中国螺纹钢》新书发布会暨螺纹钢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X委书记、执行会长 何文波
恶性竞争不应在钢铁行业中继续存在,我们的应对方针是“ 理性、现实、积极”。
“ 三定三不要” :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 “ 失血” ;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
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大力降低成本,从来都是与大力提升高附加值能力并行的。
螺纹钢在中国是消费量占比最大的钢材品种,2020 年产量达到 2.66 亿吨,占钢铁生产总量的1/4,主要用作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的骨架,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及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名副其实的“ 钢筋铁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螺纹钢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经过几代钢铁人的接续奋斗,螺纹钢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的基本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 19 家钢铁企业,虽然大多数都涉及钢筋的生产,但螺纹钢产量很小,长期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到了 1978 年全国螺纹钢产量也只有区区 42 万吨。改革开放以后,受国民经济建设高速增长拉动,螺纹钢产量迅速增长,2000 年产量达到 2500 万吨,2007 年突破 1 亿吨。 近年来,中国螺纹钢产量持续高速增长,2020 年达到 2.66 亿吨,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实物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螺纹钢产业伴随着时代的洪流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 100 周年、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为了记录我国钢铁工业锐意改革创新、逐步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的历史轨迹,展现我国钢铁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重要贡献,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领导下,冶金工业出版社与陕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太钢集团、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等单位共同策划了强国钢铁书系“ 共和国钢铁脊梁” 丛书,《中国螺纹钢》是其中一本。本书详细记述了螺纹钢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中国螺纹钢产业的现状,总结了螺纹钢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螺纹钢未来的发展方向,兼具资料性、系统性和可读性,对螺纹钢及上下游产业从业者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图书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占领舆论阵地,正视听、展形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改善钢铁形象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我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在讲好钢铁故事、提升钢铁形象方面,钢协现任会长陈德荣同志,在这一届任中多次强调这一点。在大家的帮助下,钢协在改善钢铁形象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由央视拍摄的大型工业纪录片《钢铁脊梁》就很有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科大老教授们的回信中也强调了钢筋铁骨和钢铁脊梁的重要性。 《中国螺纹钢》的出版有助于讲好钢铁故事、树立钢铁形象。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钢铁消费国,也是世界钢铁科技创新中心。 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产业链最完备、规模最大的钢铁工业体系,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工艺和技术,能提供最丰富齐全的钢铁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综合优势。 中国钢铁代表性企业已经走在世界钢铁前列,中国钢铁行业已经成为世界钢铁创新能力、先进发展方向的主要代表。中国钢铁应抓住机遇,依托中国钢铁已经具备的优势地位,打造世界钢铁科技知识交流中心、国际钢铁学术出版中心。要打造这两个中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最近在很多场合与大家讨论关于中国是不是钢铁强国的问题。钢铁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对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有贡献,我们做的一系列工作
第 1 页 共 5 页
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希望冶金工业出版社能够继续组织和协调行业内各单位,策划出版更多反映中国钢铁工业改革发展成就、 最新钢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的好书,特别是对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成果,要认真总结、广泛分享,让全行业受益、全世界受益。希望广大钢铁企业积极支持并参与图书出版工作,积极推动行业全民阅读,做好钢铁知识的传承和传播,以实际行动为钢铁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以及中国经济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一个钢铁强国应有的贡献。
在不久前召开的钢协常务理事会上,我们通过了一项重要议案,决定由钢协联合中国金属学会发起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具体负责,组织高校、钢铁企业、科研单位,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支持下,用 5 年时间分批次完成教材和工具书的修订再版和新编,以及部分教材和工具书的对外翻译出版工作,同步开展资源数字化建设,打造配套的冶金及金属材料专业数据库和知识库。 这件事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已经开始系统考虑和策划怎样做好知识传承、让中国钢铁工业后继有人的问题了,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科大老教授们回信中对钢铁工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所以,《中国螺纹钢》的发布不仅是一本书的问题,还是打造两个中心、落实总书记关于钢铁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持续夯实钢铁强国基础的一系列重要举措的组成部分。
今年初以来,受国际环境动荡和国内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钢铁行业平稳运行面临巨大挑战。7 月 29 日,钢协召开了六届四次会员大会,总结了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分析研判了下半年行业形势,提出了重点工作任务。在X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钢铁行业贯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各种挑战,克服重重困难,在满足下游产业钢铁需求的同时,总体上保持了行业的安全和稳定。当然,由于钢铁需求明显下降,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下行趋势,大多数钢铁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螺纹钢是受影响最大的领域,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下降6.5%,而螺纹钢产量下降 14%,水泥产量下降 15%。房地产行业在调整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以螺纹钢为主的建筑钢材市场造成了直接影响。毫无疑问,以生产螺纹钢为主的企业面对的困难、经受的挑战是巨大的。
面对不利局面,各地区、各企业积极行动,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特点,本着“ 理性、现实、积极” 的应对方针,采取了各类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随着下半年钢铁需求出现回升态势,特别是基建投资逐渐到位,钢铁企业产能释放渐趋理性,钢铁市场供需失衡的状态正在逐步缓解。虽然经济形势和市场形势仍有很多不确定性,但行业的适应性显然在增强。
刚才谈到了钢筋铁骨,就建筑而言,“ 钢筋” 就是螺纹钢,“ 铁骨” 就是钢结构。8 月 2 日,钢协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等 5 家行业协会联合发起成立钢结构建筑工业制造工作委员会,今天(8 月 11日)我们又召开螺纹钢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我们是一手托着钢结构,一手托着螺纹钢。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建筑结构中,钢材使用比例一定会逐步提高,钢结构比例将持续提升,虽然螺纹钢使用总量会下降,但其本身性能将不断升级,在建筑业绿色转型中,螺纹钢同样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的钢筋几乎都是碳素钢(Q235)1 级光面钢筋。20 世纪 70 年代初,冶金工业部开始大规模研制、生产和推广低合金钢产品。Ⅱ级钢筋 16Mn 的广泛使用,改变了 Q235 光面钢筋“ 一统天下” 的局面。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我国成功研制出 20MnSi 钢筋,取代了 16Mn 钢筋。20MnSi 原本强度级别为 300 兆帕,后来将强度级别提高到 400 兆帕。在“ 六五” 期间,国家展开低合金钢科技攻关,采用微合金化、轧后余热处理等工艺手段成功研制 400 兆帕级Ⅲ级钢筋,将中国混凝土用钢筋向前推进一步。紧接着,“ 七五” 期间又将可焊接 400 兆帕级钢筋应用技术研究纳入低合金钢国家科技攻关,从材料、焊接、各种配筋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在“ 八五” 期间,400 兆帕级钢筋纳入 GB1499-1991 国标。2008 年之后,HRB400 螺纹钢成为主流。螺纹钢的产品质量升级离不开螺纹钢标准的制定及执行。螺纹钢标准经历了从 1952 年无编号标准到 1963 年冶金部标准,再到 1979 年国家标准的演变过程。标准内容的不断更新,对螺纹钢外形尺寸、重量偏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等提出了明确、较高的要求,快速推
第 2 页 共 5 页
进了螺纹钢产品不断升级。目前,国标里的部分要求已经高于国际标准。可以说,螺纹钢标准的演变在螺纹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高强、耐蚀材料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控制冷却技术普及应用,推动着螺纹钢产品质量不断改进和升级,推动着我国螺纹钢产品朝着绿色化、高强度、高韧性、高稳定性的方向稳步发展。
面对相对饱和的钢铁市场,未来几年,钢铁企业的表现会有分化,螺纹钢生产企业同样会出现分化。为此,要积极推动螺纹钢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基础能力、科技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基础设施的巨大规模及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业,仍将继续为以螺纹钢为主的建筑钢材提供广阔的市场。
在不断推进螺纹钢升级的同时,如何不断创新螺纹钢供应链的合作方式也是行业的重要课题。开展钢筋加工配送服务,有助于钢铁企业与施工方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或许是钢筋生产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螺纹钢产业联盟应当推动的重要工作之一。 钢筋生产企业应积极探索与建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展钢筋工厂化预加工、配送服务,延伸产品价值链,形成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关系。预制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建筑钢材使用方式的重要进步,把螺纹钢进行预结构加工,预制成在建筑工地上可以直接使用的螺纹钢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