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东莞日报/2022 年/4 月/13 日/第 A05 版专题
汇聚高端创新资源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市科协为东莞发展增添大功率的“ 科技引擎”
本报记者 向连
2019-2020 年全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国家、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国家、省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申报“ 科创中国” 试点园区贡献单位,东莞市 2021 年度工作良好市直单位(经济建设类)以及四项全市“ 单打冠军” ——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下称“ 东莞市科协”)过去一年实绩满满。
2021 年,东莞市科协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创新驱动为主线,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和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大功率的“ 科技引擎”。
2022 年,东莞市科协将继续团结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 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开启科协事业新征程,为推动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协智慧和力量。
拉高标杆
引领高端智力服务创新驱动
《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关于东莞市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咨询课题》《关于东莞市激光技术及产业化咨询课题》《东莞市造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战略研究》《东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智能制造行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1 年 9 月份,东莞市发展战略院士咨询委员会办公室暨东莞市科协召开了 2019 年度研究课题成果发布会, 9 项研究课题全部验收通过,为东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科学的建议。
2019 年度的研究课题是东莞市发展战略院士咨询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批立项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及选题涵括“ 战略及规划性课题”“ 重大决策、政策出台类课题”“ 经济及社会类课题” 及“ 科技及人才类课题” 四大类。这 9 项课题,充分发挥了市院士咨询委员会高端智库的作用,为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提供了城市建设、科技布局、环境治理、产业转型等众多方面的建议,为“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的建设出谋划策。
从立项到验收,东莞市科协切实推动了课题申报评选,推动课题的研究成果指导生产实践,
并及时总结上报课题成果应用中的亮点。
为进一步用好用活科技创新智库资源,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在办好了东莞市发展战略院士咨询委员会 2021 年年会基础上,东莞市科协还举办了“ 问计院士座谈会”、院士主题论坛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成果。
为鼓励东莞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国家、省级科技(专利)等计划项目,争取更多的科技资源落户东莞,东莞启动“ 科技东莞” 工程资助项目,为科技项目发放配套资助奖励。2021 年,东莞市科协承担了该项目的专家评审和管理职能,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评审,顺利组织完成 12 个专项
15 个轮次的 1003 项申报材料的评审工作,并向东莞市科技局推荐了 449 名专家,为东莞科学发展、科学决策提供高层次人才资源支撑。据了解,通过不断完善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东莞市科协目前共争取了 3966 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入库。
治世兴邦、强国富民,智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东莞市科协在服务X和政府科学决策
第 1 页 共 4 页
上取得扎实成效,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价值的咨询成果。
创新方式
提升科普品牌之力
打造“ 流动科学馆” 巡展、“ 健康新生活” 科普系列讲座、“ 科普大讲堂” 系列活动、天文科普活动、“ 东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 2021 年, 东莞市科协推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实施,通过科普日、常态化科普活动,打造系列科普品牌,抓好青少年、老年人、产业工人、农民、公务员队伍这五类群体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据统计,2021年东莞市科协通过打造系列科普品牌,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共开展活动达 98 场次,覆盖人群超过 1.2 万人次。
以全国科普日、科技宣传周为载体,东莞市科协在 2021 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上,以“ 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主题,联合东莞市各镇街科协、相关科研院所、中小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将开展了 60 项、 120 场次的系列配套科普活动, 受众人群覆盖未成年人、 社区居民、企业劳动者达 5 万人次。活动包括科学小达人评选、健康新生活讲座、流动科学馆、绿色环保创意大赛、火星航天科普嘉年华、科学影像节、急救技能培训等,主题丰富、新鲜好玩,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现场咨询、科普讲座、科普表演、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展开,寓教于乐,吸引市民参与科学探究与互动体验,在全市范围内掀起科普热潮。
2021 年,东莞市科协还举办了以“ 仰望星空——天文主题科普展”“ 好玩的科学”“ 保护生态文明——海洋贝壳展”“ 中国古代科技展” 等主题科普展览共 4 场,配套展览讲解以及相关科普活动,接待观众超 18.3 万人次。
在科普方式创新上,东莞市科协也不断扩大科普阵地,布局更多科普场馆,积极对接上级科协科教类资源,深入社区、学校、产业园区开展品牌科普活动,大力支持中小学校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市科协着重提升“ 互联网+科普” 工作实效,做优做强“ 东莞 i 科普” 等互联网科普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东莞市科协积极动员做好东莞地区第二届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上赛的各项工作,参赛总人次达 11.15 万,位列全省第七。还举办了 2021 年东莞市“ 我是科学小达人” 评选活动,共收到 86 件优秀视频作品,活动投票总数达 12 万,阅读量达 34.84万人次,评选出“ 十佳” 科学小达人和网络人气奖,相关活动稿件阅读量超 10 万。
导向引领
打造多层次科研尖兵
“ 打铁还要自身硬”。
2021 年的东莞市科协,加强理论武装,切实铸牢思想基础。紧紧围绕加强X的ZZ建设,X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科协“ 十大” 会议精神等重大专题,组织会议学习 38 次。多形式、多载体扎实推进X史学习教育工作,把“ 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2021 年,东莞市科协X史学习教育共发放指定教材 110 册,开展主题X日活动
25 次,领导干部讲专题X课 2 次,基层X组织书记讲专题X课 3 次;举办X史专题培训班 19 班次,培训人数 445 人;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4 场。
“ 以X建带会建,以会建促X建”,东莞市科协积极实施“ X建强会” 计划,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ZZ引领。通过开展庆祝建X 100 周年等多形式的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ZZ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肩负起以科技创新主动赢得发展
的重任,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赋能,2021 年东莞市科协开展了寻找东莞“ 最美科技工作者” 活动。
最终,东莞市科协评选出 2021 年度 20 名最美科技工作者,有为“ 嫦娥四号” 登月着陆器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中科院博士,有援助湖北的抗疫英雄,有专注生态环境领域的特色人才,涵盖医疗、生态环境、材料科技等各个行业。
第 2 页 共 4 页
赵秀芳博士就是其中之一。其与团队独立研发的“ 华南地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景观营建技术研究” 项目,荣获了华夏建设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