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益阳日报/2022 年/6 月/2 日/第 004 版城事· 社区
推行“ 323” 工作法 擦亮德治新名片
——赫山区金银山街道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综述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灿 通讯员 喻赞
“ 您先测量血压,再去那边抽血、做心电图,不着急,一项一项来。” 6 月 1 日上午,在赫山区金银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指导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体检人员、家庭医生,带着体检仪器设备,来到虎形山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 65 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同时签约家庭医生,做好常态化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场小组长汪清告诉记者: “ 这个社区离我们医院比较远,我们上门,就免得老人家跑一趟了。 ” 这是金银山街道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倾情服务居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金银山街道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该街道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已成功探索出“ 323” 工作法,即构建“ 三个一”、用好“ 两支队伍”、推行“ 三种服务”,破解工作开展中遇到的统筹、参与、下沉三大难题,做到了整合资源力量、建强实践平台、育强主体队伍,构建起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不断擦亮基层社会治理德治新名片。
构建“ 三个一” 机制 加强统筹化零为整
“ 只有把工作统筹起来,力量汇聚起来,才能更好推进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金银山街道负责人介绍,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基础,通过建立实践平台、完善组织架构、实施网格管理,绘就了共驻共建“ 同心圆”。
搭建“ 一阵地” 平台。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按照“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的工作思路,在街道建设 1 个实践所 7 个实践站,作为文明实践服务阵地。各阵地有制度、有标志、有旗帜、有人员、有服务,并融合“ 4+1+2” 功能室,全力打造实践所(站)+志愿服务点的平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米”。
树立“ 一盘棋” 思想。金银山街道坚持“ X工委主导、书记主抓” 的工作原则,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作为街道X工委“ 一把手工程”,X工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和志愿服务队大队长,专题研究部署,常态督促指导,优化组织设置,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进步。
实行“ 一张网” 管理。街道深化“ 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双考核” 工作机制,着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将街道 7 个社区划分成 61 个网小格,以“ X建+文明实践” 推动 35 个X支部、77 个小区X支部下沉网格,使文明实践与基层X建同频共振、同向同步,把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与文明实践融为一体。
用好“ 两支队伍” X员带头志愿参与
“ 工作机制确立后,最重要的是执行,而每一项工作的推动都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 金银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叶旎告诉记者,近年来,街道用好X员和志愿者“ 两支队伍”,发挥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