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1 月/2 日/第 004 版法学
构建新时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
上海政法学院X委宣传部部长 高志刚
中国共产X成立百年来,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追求法治、探索法治,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尤其是X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X领导人民建设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深刻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制度逻辑,以科学的范式、方法、程序来指导法治化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用与时俱进的法治观塑造主流意识,形成了构建法治话语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ZZ制度化战略,彰显了中国共产X的治理智慧。
全局谋划法治发展战略。1999 年宪法修正案第五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社会科学界围绕社会为何要由规则治理、 社会应该由什么样的规则治理、 规则如何才能治理这三个法治的基本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寻找本土法治资源和努力建立中国特色的法治话语体系方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理论活力。X的十八大以来,我们X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X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我国法治话语权的核心内涵。《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 年)》以及法治政府实施纲要、法治社会实施纲要的相继出台,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中国共产X领导下所进行的法治实践,并不是对西方法治发展的简单重复,而是从战略高度认识到构建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重大现实意义,并从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等方面加以谋划。在本质性融入世界潮流的现代化进程中,成功开创了中国法治话语的主流叙事,用中国的法律制度和价值以及法学知识,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法治话语体系。
建立健全完备的法治体系。法治体系是法治话语体系的载体,健全完备的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我国法治话语体系建构的根基。在立法层面,健全法律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法治国家等重大问题,为法治话语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司法和执法层面,注重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手段去处理和解决问题,将公众认同转化为对法律规范及其权力结构的认同。在法律实施层面,引导公众遵守社会主义法治倡导的行为规范,恪守法治底线, “ 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法律运行的过程中,坚持“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的法治路径,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规范引导主流法治意识。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理念,代表了人类共同利益的法治需求。法治话语权在一国的确立,彰显的是民众对法治的信仰和价值选择,更体现了话语背后的现代文明形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在X的领导下,建立以法治为特征的公共权力体系和价值整合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化,体现了中国共产X始终坚持法治为民、奉法强国的强大决心意志,实现了国家治理价值性和法治性的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支撑,国家法律意识形态进行了有效的主体建构。在推动核心价值观入法的过程中,对法治的表现形式、载体、工具、手法等的科学运用和规范,确保了我国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通过法治中国建设建构法治的意识形态,以日趋进步的法治文化与法治思维来增强全社会的规则认同感,营造彰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良好法治环境。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