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常德日报/2022 年/8 月/5 日/第 004 版理论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桃源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丁利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设置单独章节,专门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六篇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以一域文化之强,助力国家文化之强。
要协调物质与精神,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重大任务,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要用先进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首要ZZ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依托中心组、宣讲团、 “ 两中心一平台” 等载体,广泛开展学习教育、宣传宣讲、研究阐释,推动X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用主流价值立德树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分层分众开展扎实有效的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积极推荐评选群众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要用正面舆论成风化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聚焦落实X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和对外宣传。当前,特别是要紧扣迎接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条主线,加强选题策划和议题设置,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切实凝聚思想共识。
要对接供给与需求,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从群众需求出发,转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提升群众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阵地建设要全域化。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县级“ 三馆” 和乡镇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加快实施数字农家书屋、智慧广电乡村工程、乡镇影院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服务供给要多元化。依托各类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 送文化下乡”、全民阅读、广场舞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利用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探索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供需精准对接,提高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文艺创作要精品化。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文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