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沧州日报/2022 年/4 月/9 日/第 P01 版
道德之花盛放狮城
——沧州“ 好人之城” 建设十五年综述
本报记者 张伟
让道德传承,为好人高歌。日前,第十五届“ 沧州好人” 典型代表颁奖典礼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沧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助人为乐好人,泊头市四营镇政府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李国荣、运河区公园街道丽景社区居民武春章;孝老爱亲好人,肃宁县肃宁镇西泽城村村民田秀才、盐山县千童镇西荣村村民刘小彦⋯⋯ 10 位“ 沧州好人” 典型代表,身披大红绶带,在众人艳羡的目光、雷鸣般的掌声中走到台前。这一刻,他们如同明星一般闪耀,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接受着人们的崇高敬意。
伟大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从 2007 年我市启动“ 沧州
好人” 典型宣传评选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 15 个春秋。
15 年来,“ 沧州好人” 评选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深化拓展为建设“ 好人之城” 工程。全市先后 1400 余人获评“ 沧州好人”,233 人入选“ 河北好人”,190 人荣登“ 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持续领跑全国各地市。
如今,越来越多的“ 沧州好人”,如一颗颗闪耀的繁星,汇聚起“ 好人之城” 璀璨的星空,成为城市进步与文明的精神引领,化作沧州的精神财富和靓丽名片,沧州“ 好人现象” 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力保障。
广泛评选“ 身边好人” 让更多好人走到台前
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道德成长离不开“ 社会营养”。
市委书记康彦民指出,我们要持续擦亮“ 沧州好人” 品牌,真正把宣传评选活动焕发出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眸我市“ 好人之城” 建设之路,有太多可爱可敬的人值得我们热爱和铭记,太多美好的事值得我们感动和珍藏。
这份热爱和感动,或来自不计回报的善行、舍生忘死的义举、无怨无悔的坚守,或来自面对
苦难时的乐观、遇到挫折时的坚韧、遭受误解时的豁达。
平日间,那些看似随意的凡人善举,却感动了许多人,温暖了整座城。一颗颗爱心“ 种子”,在沧州这片古老土地上开出了最美的“ 花朵”。
已故的谢清洁老人是“ 沧州好人” 的典型代表。老人数十年如一日,时刻以雷锋为榜样,默默无闻地做好事、善事,在她的感召下,一大批人投身爱心公益事业,“ 清洁志愿服务队”“ 清洁爱心和谐组” ⋯⋯一个个以她名字命名的爱心组织陆续出现。
辞世的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离休老教师方桂馥老人一生节俭,却拿出毕生积蓄,捐助贫困
学子,85 张存折和现金共计 50 余万元,遗嘱仍交代“ 衣服被子用在扶贫上”。
还有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孝” 字真谛的盐山县千童镇西荣村村民刘小彦,她十几年如一日,在公公、丈夫、四个孩子先后去世的情况下,悉心照顾着母亲、前婆婆和现婆婆三个妈;青县彩票销售员刘玲,面对千万元大奖不动心,主动把彩票归还中奖者⋯⋯
这些沧州人心目中的“ 草根” 明星已不再是个体,他们人格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正感召着更多人投身爱心群体,不断刷新城市道德文明的新高度。
15 年,大爱涌动;15 年,薪火相传。
为让更多凡人善举获得尊重支持,让更多好人从幕后走到台前,我市始终坚持广泛评选“ 身
第 1 页 共 3 页
边好人”,并将之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不断深化拓展评选活动的内涵,全力打造“ 好人之城”。
聚焦最基层,积极开展了“ 村队好人”“ 楼院好人”“ 小区好人”“ 社区好人” 等评选,评选活动在基层全面铺开,形成“ 日有线索、周有推荐、月有评选、年有表彰” 的评选机制。全市涌现出 6 万多名“ 草根” 模范。
覆盖各行业,将“ 沧州好人” 评选分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 5 个类型,涵盖了科技、教育、医疗、普通群众、普通劳动者等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无缝隙、全覆盖。
同时,最大限度发动全民参与好人评选、评议过程,采取多形式,持续举办月度“ 沧州好人”发布仪式,每届“ 沧州好人” 典型代表接受群众评议,每次收到纸质和电子选票超过 70 万张,投票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近 10%。
精心培育,“ 好人事迹” 层出不穷,“ 好人之城” 更加枝繁叶茂。疫情关键时刻,勇往直前,最美逆行者——沧县支援湖北医疗队;危难关头,临危不乱,徒手将燃烧的液化气罐拎出,全力呵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消防员水浩南、商文达⋯⋯他们就像炙热的火焰,温暖着狮城每一个角落。
打造“ 好人” 品牌 促道德之花绚烂绽放
一位好人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则引领满城春风。
如今,行走在我市部分主干道路和游园,不经意间,你也许会见到这样一块块特别的公益广告: 坚持帮教失足青少年、 资助贫困孤儿和学生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