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检察日报/2022 年/10 月/14 日/第 005 版喜迎二十大特别报道 理念引领篇
理念一新天地宽
——新时代X绝对领导下的检察机关理念创新纪实
本报记者 史兆琨 李钰之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新时代,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
“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在巷陌间传颂,还记得以昆山反杀案为分水岭的系列正当防卫案吗?以法之名捍卫英烈荣誉与尊严,还记得全国首例英烈保护公益诉讼案吗?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还记得自诉转公诉的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吗?
……
这些热点案件的背后,无不渗透着司法理念的更新与引领。理念更新,铺陈新时代司法实践
底色;理念引领,指明新时代司法改革路径。
从“ 讲ZZ、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 的总体工作要求到“ 稳进、落实、提升” 的总基调,从“ 转隶就是转机” 到“ 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从“ 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 到“ 双赢多赢共赢” ⋯⋯X的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最高检提出了一系列检察工作新理念。
回望过往的检察足迹,全国检察机关因应时代变化、人民需求,持续更新理念,检察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从愿景到行动,从“ 大写意” 到“ 工笔画”,人民检察事业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宏图伟业中夯基筑台、立柱架梁,奏响为民司法的时代强音。
ZZ性——围绕“ 国之大者” 谋篇布局
站在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当口,人们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回到五年前、十年前,回望这些年我们X、我们国家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伟力。
在X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愈发感知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
2018 年 3 月,全国两会结束后,最高检“ 领回” 来自代表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 170 余件。相比以往,这一年全国两会上涉及检察工作的议案、建议和提案数量更多一些。
如何回应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2018 年 3 月 27 日,在全国检察机关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新一届最高检X组明确提出了“ 讲ZZ、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 十二字” 总体要求,为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起到催征启程的作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着内涵更丰富的新需求,检察机关如何满足?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蓝图中,检察机关如何大有作为?如何切实做到讲ZZ、顾大局?
“ 检察工作是ZZ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ZZ工作”“ 要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来规范、指导和引领,同时善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在 2018 年 4 月 24 日召开的第十九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年会上,最高检X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为广大检察人员指明了路径。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领导进行的事关全局的重大ZZ体
第 1 页 共 5 页
制改革。检察机关积极主动适应改革要求,反贪、反渎、预防等部门职能、机构、人员全部进行转隶。当 2018 年 2 月底全国四级检察院 44151 名检察人员按时完成转隶后,人民检察事业该如何“ 谋发展” ?
“ 转隶就是转机”,这一理念的提出,提振了检察队伍的士气,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此,“ 四大检察”“ 十大业务” 成为人民检察事业开启新一轮发展的引擎。
2019 年 1 月 3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一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对于发布会上透露出的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相关信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普遍认为这是一场重塑性变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虽然内设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但“ 四大检察” 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是横在检察机关面前的拦路虎。
很快,“ 四大检察” 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这一理念提了出来——做优刑事检察、做强民事检察、做实行政检察、做好公益诉讼检察。
刑事案件捕诉一体、监狱看守所巡回检察、借助“ 外脑” 提升能力、以类案监督促诉源治理、以专项行动带动公益诉讼开展⋯⋯一系列做优、做强、做实、做好的举措纷纷出台。
“ 四大检察” 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理念在检察沃土上逐渐扎根发芽,但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一定程度存在的法律监督偏软偏弱问题?这时,另一个极富大局观和ZZ智慧的新理念——双赢多赢共赢诞生了。
彼时,作为法律监督机关,部分检察院或多或少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回避监督、抵触监督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理念问题。为此,最高检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要实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良性互动,达到双赢多赢共赢的目标。
这一新理念的提出,为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提供了处理监督和被监督关系的新视野:监督不是你错我对的零和博弈,也不是高人一等;监督机关与被监督机关的责任是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赢则共赢,损则同损。
这一点在万峰湖专案中得以充分体现。万峰湖地处黔桂滇接合部,因无序养殖、水质恶化,2016 年、2017 年连续两次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因治防分属管辖,效果不如人意。最高检直接立案后,三地X委和政府大力支持,协同治理、联手防控,万峰湖再现一湖碧水。
“ 检察机关在办理万峰湖专案全过程中,与行政机关、社会主体积极开展磋商、听证等形式的协商对话,在平等对话中找出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使环境公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天宝认为,万峰湖专案的成功办理,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打通“ 两山论” 的生动实践。
人民性——写下司法为民的实践注脚
2012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指出:“ 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司法的人民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特征。纵观近年来的检察新理念,“ 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案结事了人和” 等等,无不蕴含着深刻的人民性。
上了点年纪的人可能对“ 两抢一盗” 这个词并不陌生,而年轻人则对“ 电诈” 这个词更为熟悉,这是时代给不同世代人群留下的集体记忆。无论是司法实证研究还是普通群众的切身感受,都显示近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抢劫、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醉驾、扰乱市场秩序等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大幅上升。面对这样的变化,司法办案理念和政策也在与时俱进。
X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 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的重大改革部署。2018 年
10 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根据近 20 年我国刑事犯罪结构的重大变化,结合有关司法实践,最高检提出“ 少捕慎诉慎押” 的检察办案理念。2021 年 4 月,“ 少
第 2 页 共 5 页
捕慎诉慎押” 上升为X和国家的刑事司法政策。这样的战略部署,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落实。
司法机关秉持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开展司法活动,老百
姓的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0 年 5 月,江苏省如皋市某金店价值 240 万元的黄金饰品被盗。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到案后一直是“ 零口供”,案件办理一时陷入僵局。在观看定时循环播放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法治宣传片后,李某某主动约见检察官并交代犯罪事实。综合考量退赃退赔、认罪认罚等量刑情节后,检察机关提出从轻处罚量刑建议,最终被法院采纳。
今年初,在审查某矿业公司负责人王某涉嫌合同诈骗案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检察院检察官了解到,王某因被羁押在看守所,不仅无法筹集资金对被害人进行赔偿,而且其经营的企业有 6 名员工为刚刚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很可能因企业经营困难而返贫。检察机关经评估认为,王某无羁押必要,及时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王某积极筹措资金,数日后即退赔被害人损失,员工工资也得以按时发放。
……
“ 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