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部法制报/2022 年/8 月/25 日/第 001 版
把脉群众烦心事
——陕西开展“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创建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刘鸯 通讯员 张雅芝
八月长安,热浪滚滚。8 月 8 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法官顶着烈日,将审判庭搬进了当事人家中。虽然是一起普通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可被告是一对 80 多岁的夫妻,去法院出庭应诉显然成了老人脚下无形的门槛。
原告李某租赁了老两口的 2 层房屋,因租金退还问题,双方发生争议。案件标的虽然仅 1250元,但考虑到被告的实际情况,承办法官决定前往当事人家中开庭审理。经过耐心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案件得以顺利化解。
这是陕西法院开展“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创建活动以来,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
揪心事的一个片断。
立足审判职能、创新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提升服务群众本领、建设良好诉讼生态是创建活动的初衷。活动之初,省高院就下发了《关于开展“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设定了创建标准,细化了测评体系、创建程序,精心组织实施,使为群众办实事既有温度更有力度。
为民落在行动上
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群众接触法院的一扇窗口,也是群众最直观体验诉讼服务的场所。7 月
15 日,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新建的诉讼服务中心启用, 1634.4 平方米的服务大厅, 设置诉讼引导、多元解纷、速裁快审和信访等 12 大功能区,实现了为群众提供 123 项一站式、立体化、全方位的“ 全科” 诉讼服务。
“ 我们把群众最关心的 50 多个法律问题都整理出来,制作成二维码,从办事流程到法律条文,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找到答案,而且这些‘ 云端资料包’ 还能随用随查。” 西安中院立案一庭审判长、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张雪婷介绍。
如今,跨省市、跨层级的跨域立案服务已覆盖全国各地各级法院,当事人可以自愿就近选择任何一个法院或人民法庭申请跨域立案。此外,网上立案、12368 热线立案等立体化、多元化的新方式,让当事人诉讼服务体验也更加高效和便捷。但“ 司法为民” 却不止于当事人选择哪种方式的诉讼服务,而是法院能够提供更多样的诉讼服务,把司法为民落实在行动上。
6 年前,安塞区一采油厂雇用李某为井场送水。2020 年 1 月的一天,李某驾驶三轮车在送水途中发生事故导致受伤,直到现在仍行动不便。李某多次与采油厂协商医疗费、误工费等问题,却一直未得到解决,于是想通过诉讼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没想到你们能上门来帮我立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