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 :114]
石嘴山日报/2023 年/2 月/16 日/第 001 版
唱响时代主旋律
书写奋进新华章
——二〇二二年石嘴山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朱凤玲
又乘春风浩荡时。
回首极不平凡的 2022 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忠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实干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石嘴山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 凝聚奋进力量
这一年,我们高举思想旗帜,凝聚奋进力量。
X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全市宣传思想战线把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ZZ任务和必须担负起的重大ZZ责任,精心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阐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X的二十大精神“ 飞入寻常百姓家”。
X员活动室、文明实践中心、城乡文化广场、企业车间、蔬菜大棚⋯⋯群众在哪里,X的好声音就要延伸到哪里,理论宣讲就要跟进到哪里。我市成立 1 支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宣讲员,9 支由统战、政法、教师、老干部等队伍中的X员干部组成的宣讲分团和 N 支基层群众形成的宣讲小分队,构建“ 1+9+N” 理论宣讲体系,开展各级各类宣讲 1960 余场次,受众达
20 余万人次,形成了“ 万人千场” 宣讲X的二十大精神的强大声势。宣讲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到的事实、信得过的典型、记得住的案例,让宣讲更有时代感、画面感、代入感。
此项工作得到自治区X委宣传部领导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我市“ 1+9+N” 理论宣讲体系得到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人民网客户端、中央电视台国际在线、《光明日报》、《宁夏日报》等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刊发报道,引发强烈反响。
一次次生动的宣讲,犹如春风化雨,加深了大家对X的二十大精神的领悟;一场场精彩的报告,好似策马扬鞭,激发起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一幕幕互动交流的场景,让全市广大X员干部群众在准确、全面、深入领会X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坚定信心、凝聚力量、踔厉前行!
奏响时代强音 讲好石嘴山故事
这一年,石嘴山好故事精彩纷呈,无数人通过新闻镜头了解到一个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石
嘴山,一个文明浸润、德耀满城的石嘴山。
这一年,《人民日报》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中国日报》 、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 、宁夏广播电视台等中央、自治区级主流媒体陆续推出有关我市的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有热度的新闻报道,把高质量发展中的石嘴山推向大众瞩目的前沿。
12 月,来自石嘴山的新闻报道屡屡登上中央级媒体,在一篇篇鼓舞人心的文章中,在一帧帧传递温情的画面里,“ 生态” 和“ 温暖” 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先后报道《数千只赤麻鸭现身黄河冬日增添生机》《30 多只大鸨栖息湿地越冬》两则新闻,展现了石嘴山市持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成效。
《只送不卖!宁夏一药房 5 万片布洛芬拆零送人》一文被《人民日报》、央视《晚间新闻》、中国日报网等媒体争相转发,药店老板吴静的仗义之举如暖阳般点亮了这个冬季,吸引全国人民为石嘴山这座塞北小城的温暖人情点赞。
第 1 页 共 3 页
这一年, 无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新闻联播》 播发的 《石嘴山大力推进生态转型发展》 ,《人民网》刊发的《石嘴山市“ 六权” 改革为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市添动力》,还是新华社刊发的《抚平“ 疮疤” 它正变成绿色“ 守护山”》,《光明日报》刊发的《以林换能让风景变“ 钱景”》,亦或是《中国电影报道》刊发的《宁夏石嘴山市石炭井:一片崛起于废弃矿区的光影“ 梦工厂”》,无不展现了石嘴山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奋进姿态。
这一年,我市外宣稿件突破 2.3 万篇(条),实现数量质量“ 双提升”“ 双突破”,28 次登上央视,为历年之最,产业转型、深化改革、生态治理、文旅融合发展成果被中央媒体推向全国视野,形成了“ 热点”“ 爆点”,有力提升了我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石嘴山新篇章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弘扬新风正气 积蓄蓬勃动力
这一年,我市坚持用主流价值培育道德风尚、弘扬时代新风、滋养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树立
起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鲜明导向。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政策保障,创新活动形式,不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朝气、聚人气、接地气。打造了“ 田间课堂”“ 黄河岸边生态讲堂” 等一批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品牌。我市推选的 2 个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获得全国学雷锋标兵和示范点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