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太原日报/2023 年/2 月/17 日/第 004 版专版
[更多资 料+ :114]
太原荣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明法笃行结硕果 法治暖阳耀并州
——法治政府建设的“ 太原答卷”
太原市司法局
法者,治之端也。
初春二月,寒意未消;法治暖阳,如约而至。继成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之后,新年伊始, 太原荣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在两年多的时间内, 交出了法治政府建设 “ 示范答卷”。锦绣太原城,法治政府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磅礴展开;砥砺新时代,法治守护民生福祉的恢宏画卷正在激情绘就。而今在并州大地,处处可感受法治的脉搏,彰显着这座城市前进的步伐、法治的律动。
潮头风正劲,扬帆开新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带领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 放管服” 改革工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日益完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长风万里,征程在前。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已然迈出坚实步伐,一个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
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把舵定向
坚持高位推动“ 有高度”
X的领导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 一把手” 强力推进,“ 一盘棋” 统筹实施,“ 一股劲”全力攻坚是我市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显著特点。
市委、 市政府始终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市工作重要位置, 将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把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建设、X风廉政建设、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筑牢依法决策“ 防火墙”,在全省率先出台《太原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各环节程序,明确法律责任;加强市政府常务会议、全体会议研究事项合法性审查管理,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集体讨论;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的考核督察,对县(市、区)政府制定公开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情况专门督办;颁布实施《太原市依法行政规定》 ,全省首家以政府规章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健全制度机制保障; 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市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和涉法事务研究与论证形成长效机制。
询事考言, 循名责实。 全市普遍建立X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实行定责、落责、督责、考责、问责机制,通过“ 10” 政府督办系统推行工作交办、催办、督办制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构建了从X政主要负责人到全体X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建设闭环责任体系。市委依法治市办制定考核办法,将年终述法工作纳入对领导干部法治建设履职能力的考评,晒一晒“ 法治成绩单”,实现责任倒逼,切实让法治政府建设成为领导干部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拿在手上的重点工作。
良法善治
践行立法为民“ 有广度”法治建设,立法先行。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资料+:114]
我市始终坚持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发展需要和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推进“ 小快灵”“ 小切口” 制度建设的探索实践,直面人民群众需求,筑牢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基础。
民有所盼,法有所应;民有所需,法有所为。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要“ 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我市跟进出台《太原市晋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出台《太原市农村自建房管理服务条例》 ,从体制机制上填补农村自建房屋安全制度空白;制定《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标准;修订《太原市社会用字管理办法》 ,规范化服务社会交流和经济发展;施行《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办法》,保障百姓出行“ 最后一公里”。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推动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汇入守法,做到立一件、成一件、行一件。
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目前,我市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共 87 件,政府规章共 40 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共 205 件。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衔接,对《太原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 《太原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太原市价格监督检查办法》 《太原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实施办法》开展立法后评估,并定期组织开展地方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进行“ 全面体检”。此外,拓宽社会各方立法参与途径,扩容至 56 家立法联系点,打造出参与政府立法调研、座谈、论证等途径的“ 民意直通车”,机制运行以来,提出意见建议共计 300余条。
一件件立法成果应时而生,一个个法律空隙被及时填补,我市构架起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制度规范的“ 四梁八柱”。“ 放管服” 改革[更多 资料+ :114]
优化营商环境“ 有深度”
“ 打开电脑动动手指就能办,还能在线求助专职人员,真是太方便了!” 足不出户,在家就成功办理了营业执照,选择邮寄模式后,只需坐等营业执照邮寄到家,创业者范玉阳对“ 一次不用跑” 的体验赞不绝口。
这种方便快捷的服务,得益于我市不断完善的商事登记系统。该系统实行“ 智能审批+自助打照”“ 7× 24 小时、365 天不打烊” 等自助服务,智能审批机成为“ 家门口的店小二”,实现了“ 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面推进商事登记“ 秒批秒办”。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我市深入推进“ 放管服” 改革的成果。
坚持简政放权,近三年市级承接、取消、下放行政职权 59 项,应放尽放、应放真放,全部承接到位、取消彻底、下放到位;全面启动“ 一枚印章管审批”,首批 260 项划转事项平稳承接,审管衔接;优化服务品质,建立“ 受审分离、集成联办” 模式,97%依申请办理事项实现“ 只到一窗、一站办结”;首批 501 项社会事务类事项全程电子化“ 不见面” 办理;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持续扩大“ 标准地” 供应,14 项原由企业办理的事项改由政府无偿代办⋯⋯各种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突破部门壁垒、地域限制,让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痛点堵点迎刃而解。
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审批项目少了,办事速度快了,执法效能高了,政务环境优了。在法治护航下,我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连年进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 80 个重点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排第 29 名,位居中部地区第 3;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太原市营商硬环境在 291 个城市中排第 31 位,位居省会城市前 10,北方地区前 10。法治引领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让群众和企业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和便利,法治基因更深地融入城市血脉。
多元调处
守护公平正义“ 有力度”
近日,迎泽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进行了一场“ 无声” 调解。张女士是一名听力一级残障人士,无住房、无收入来源,与他人在遗产继承方面产生纠纷。张女士申请法律援助后,调解员说法析理,妥善化解了当事人双方的矛盾纠纷,并在庙前法庭进行了司法确认。迎泽区矛盾纠纷
第 2 页 共 4 页[更多资 料+ :114]
[更多资料+ : 114]
[更多资料+ :114]
[更多资料+:114]
[更多资料+微 信:114]
多元调解中心是全省首家“ 一站式” 矛盾纠纷解决平台,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司法确认于一体,形成了“ 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以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工作为依托,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各项机制有效运行,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020 年以来,太原市陆续出台《关于发挥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职能作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