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宝鸡日报/2023 年/3 月/23 日/第 002 版深度宝鸡
宝鸡国企三年“ 闯关” 记
本报记者 孙海涛
2020 年初夏,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重点任务开始在全国布局——“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2022 年 11 月,此项“ 行动” 到了收官之际。作为老牌工业重镇的宝鸡,三年寒暑中,经历了一场怎样的破局闯关之变?
科技关、服务关、人才关、市场关⋯⋯哪一关都不好过!业内的共识是,西凤酒厂、红旗民爆集团、国资公司等全市 76 户市属国企,正在这场改革中发生着足以写入宝鸡工业史册的“ 变形记”。
这是一次跨越寒暑、面向未来的“ 突围”,事关城市前行方向,事关工业高质量发展,事关
数万职工利益,不变不行,变慢了不行,变不好不行!
让我们来看一看市属国企“ 变形” 的一组数据:
三年前,76 户市属国企资产总额为 890 亿元,到 2022 年底,市属国企缩减至 61 户,而资产总额却大幅增长至 1048.3 亿元,首次突破“ 千亿元” 大关。
历时三年,宝鸡国企的原动力、生产力和续航力,已经脱胎换骨。
科技关——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句话,一再被时间和实践证明。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其目的正是生产力的进一步优化和解放,科技创新在其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西凤酒,三千年无断代传承,近三年注定是个载入厂史的时期。从市国资委主导出台《进一步深化西凤集团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到 3 万吨制曲、3 万吨基酒、3 万方储存的“ 三三三” 工程,在业界看来,西凤酒厂正在走上一条以科技创新强势助推生产力之路。
长 255 毫米,高 75 毫米,重 3.5 公斤⋯⋯以往,数百块酒曲如砖头一样码放在板车上,运输起来耗时费工。如今在西凤酒厂 701 制曲车间,一辆辆无人驾驶的“ 板车宝宝” 却解决了这一问题。
“‘ 板车宝宝’ 的大名叫作‘ AV 机器人’ ,我们车间配备了 18 辆。” 701 制曲车间主任唐建
军笑着说,每一辆“ 板车宝宝” 能负重 1000 公斤,不但任劳任怨,还非常“ 聪明”。
的确,这些“ 板车宝宝” 聪明着呢,它们能按照既定路线规范行驶,还会“ 礼让行人”,甚至在进电梯时,都能规规矩矩排队等候,一旦电量低于 20%,能自动返回充电,充电完成之后,又能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一线。车间曾进行过专业测算,每条制曲生产线投用“ 板车宝宝”,相当于节省下 6 名酒曲搬运工人,仅此一项,整个车间至少节省了 42 名一线工人。
“ 板车宝宝” 技能非凡,但归根结底只是单一生产环节的跃升,放眼整个西凤酒“ 三三三”工程,科技创新在更多生产领域迸发力量。
说到西凤酒科技创新最大的亮点,当数“ 白酒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2022 年 2 月 17 日,这
个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进入陕西省国家智能制造食品工业项目行列。
“ 白酒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 创造出四个在全国同行业中颇具亮点的技术: 窖池盖板水封法、八孔出料稻壳系统、长达 840 米的酿酒物料正压输送系统以及规模巨大的智能化、数字化酿酒生产线。
四大亮点的诞生,意味着西凤酒的凤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集
成管控系统应用为手段,奠定了设计开发新产品的智能化基础。
第 1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 白酒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 的样板,就是西凤酒厂的 906 车间。
906 车间, 自 2021 年秋建成投产后, 就成了整个酒厂的科技集大成之地。 整个车间长 324 米、宽 144 米, 预计每年基酒产量能达到 1 万吨, 然而如此规模和产能的车间, 工人数量居然只有 213人。
“ 按照 1 万吨基酒的产能,906 车间以往至少需要 700 名工人⋯⋯” 906 车间副主任刘峰说。在刘峰看来,“ 白酒数字化工厂” 投产后,各个环节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运营成本显著降低。
更重要的是,西凤酒将借此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推进白酒制造上下游资源整合,提升产
业链智慧价值。
放眼整个西凤酒厂,科技的力量几乎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也赋予了西凤酒新的前景:企业销
售额从 2019 年 60.3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84.29 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
科技的力量,不只表现在企业的一隅之地,更在社会发展大局中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宝鸡天健医药公司,是宝鸡地区经营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国有控股医药企业,其依靠科技
力量组建的天检技术医学检验公司,在全市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47 天,从无到有,这家公司的组建速度,体现着满满的科技力度。” 市国资委一名干部告诉记者。
佩戴 N95 口罩、护目镜,经常要在实验室里待 10 多个小时⋯⋯漫长而又艰辛的工作中,这家公司没有一个人喊过苦累,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全体核酸检测人员严把病毒检验关,快速、及时、准确地反馈检测结果。
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最困难的阶段,这家公司核酸检测实验室 24 小时运转,达到日检近 5 万管、“ 20 混 1” 日检近 100 万人,为我市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科技的加持下,企业还是这些企业,人还是那些人,但其“ 内核” 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布局关——一次内外兼修的扩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我市持续推进国企改革“ 1+N” 政策体系顶层设计落实落地,其布局直
指一个“ 富” 字。
红旗民爆集团,西北民爆行业产能最大的企业,面对汹涌的市场大潮,也在不断优化布局中
寻找着“ 财富” 密码。
“ 全国民用炸药每年需求量不过 330 万吨,‘ 总盘子’ 就这么大,这实际也倒逼我们必须在产业链上‘ 调一调’ ,而这种布局式的调整,让企业受益匪浅。” 红旗民爆集团董事长贺军社认为,民用炸药去库存,做好“ 调结构” 问题,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调好了受益匪浅,调不好事关生死!”
“ 放眼陕西省,我们企业还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然而,放眼国内,再放眼国外呢?如果只守着现有盘子,企业很难发展。” 贺军社说,红旗民爆集团,在去年初专门出台“ 巩固省内市场,实施份额飙升战略;开拓新疆市场,实施爆破进疆战略;进军国际市场,实施爆破出国战略”三大发展战略。
实际上,红旗民爆集团“ 三大发展战略” 的整体布局,源于这家企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调整,这家企业的“ 调整” 主要集中在优化产销炸药的线状结构,从而进化出深度服务的链式结构。
近年来,这家企业持续加大爆破服务尤其是一体化爆破服务的市场开发力度,加速从单一的
炸药产品供应商向为客户提供爆破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服务的方案商及服务商转变。
对于这种调整,红旗民爆凤翔分公司总经理苏亚峰有着深切的感受,在他看来,他们生产的产品面向市场分为三个阶段:“ 最早的时候,我们生产的炸药是‘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生产多少销售多少,后来市场变化巨大,我们必须主动出击跑销售,而现在产品生产出来后,我们深度实施一体化服务,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也让企业开辟出增长产值的‘ 第二战场’ 。”
为了更好地开辟“ 第二战场”,苏亚峰等人开始深挖省内半径 500 公里以内的市场潜能,全
第 2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力提升省内市场占有率。去年以来,企业省内市场产品销售占比同比增长 27.52%,达到 62.7%。
实际上,该企业“ 三大发展战略” 中,省外和国外市场同样高歌猛进。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企业“ 三大发展战略” 实施后的一系列场景:
看省内,陕北西湾露天煤矿前,爆破工陈兴涛在距离爆破孔洞 200 米外,摁下手中的手持机按钮,“ 轰隆” 一阵巨响,巨大的岩石层“ 波翻浪涌”,露出下面黑黝黝的煤层;
看省外,新疆三塘湖混装炸药地面站,去年 10 月已完成试生产,首次产品报批安全平稳质量稳定,受到业主方一致好评;
看海外,转口贸易业务取得突破,400 吨乳化炸药原材料漂洋过海,直达非洲加纳。
敢于改革创新,让这家企业受益良多。2022 年 1 月至 10 月,该企业累计销售各类炸药达 6.7万吨,产值 7.6 亿元,实现利润 7722 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 23.8%、47.2%和 185%。
红旗民爆的腾飞,得益于“ 外合” 布局,而宝光集团,则将目光投向了企业“ 里应” 的巧妙调整。
作为研制出中国第一只商用真空灭弧室的“ 国营宝光电工厂”(宝光集团前身),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真空灭弧室制造基地,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 40 多年来稳居行业首位,成为中国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