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连云港日报/2023 年/3 月/17 日/第 001 版
布局结构更优 创新能力更强 经营机制更活
全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
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接续启动
黄威 李江 霍松如 孙铭悦
金控集团、工投集团、海州湾发展集团共同出资近 60 亿元,参与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引导基金、市核电产业引导基金,核电 7、8 号机组顺利推进,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功投产;
2022 年,全市国有企业各项经营指标逆势飘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3.81%、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43.38%, 7 户市属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75%, 减免房屋店铺租金 8244 万元, 惠及 2563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2020 年以来,累计通过增资入股新增混改企业 4 家,合资新设混改企业 5 家;
……
这些成绩来自于一场大考——全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 三年行动两年完成”,这场大考历时 2 年,“ 考生” 近 500 户各层级企业,涉及资产总额超
8000 亿元,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比超 85%。
如今,大考答卷交出——
市国资委以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 高分交卷” 为硬约束,在高质量完成“ 规定动作” 和“ 自选动作” 基础上,乘势而上,率先启动“ 提标对表、提质增效” 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实现“ 新三年” 与“ 老三年” 各项改革举措的无缝衔接,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保值增值增效的能力逐步增强。
布局结构更优
谈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少企业负责人感慨过程不易。
回头看,为什么需要这样一场改革行动?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改革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 六保六稳” 中的关键核心作用、在“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 核心战略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在构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引领作用。以连云港港为例。2022 年,连云港港口股份公司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上港集团,实现长三角区域港口资源的战略重组,充分发挥上海港作为国际航运枢纽港的资源优势和连云港作为新欧亚大陆桥“ 桥头堡”、国家“ 一带一路” 重要支点的作用,共同构建“ 双循环” 物流大通道。
改革,为实现连云港“ 千万标箱 东方大港” 宏伟蓝图注入了新动力、提升了新能级。据统计,2022 年连云港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30019.03 万吨,同比增长 8.34%,其中外贸吞吐量完成13948.65 万吨。集装箱完成 556.83 万标箱,同比增长 10.59%。
除此之外,我市国有企业通过资金、资本、资源等方式,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力支持地方拳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出资近 60 亿元,参与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引导基金、市核电产业引导基金,参股培育的联瑞新材、中复神鹰、诺泰生物在科创板上市⋯⋯
通过这些战略性重组和资本运作行动,连云港经济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轨迹清晰可
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创新能力更强
越来越多国有企业意识到“ 创新,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第 1 页 共 2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 三年行动期间,我们创新激励政策。比如对标一流增强考核激励针对性和实效性,稳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