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3 月/17 日/第 004 版教育学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及实施路径
泰国易三仓大学商业与高级技术管理研究生院 程怡瑄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形式内容与目标指向。随着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到来,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劳动教育引申为提高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更多强调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做事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当下的信息技术时代,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运行环境,虚拟技术不断重构着人的存在方式,学校劳动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的扩展和渗透,将担负起建构人类社会生活意义、克服虚无主义挑战、传承人类文明、维护人的尊严和生命立场的使命。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再是形式简单的体力付出和动手教育,而应体现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场域中提升具身认知,倡导“ 做中学”,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经验与理性相统一的整体性学习,更应发展为学生对自身存在方式的理解和面向人文主义价值情感的教育。现阶段,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立足学校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在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理解并把握劳动教育的实质和指向,并基于学生身心特点,以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实践性知识为主线创设劳动情境。
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
面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劳动教育指向。与学科教育教学相比,劳动教育在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这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生命展开的基本形态,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远离劳动的教育是空洞的,倡导“ 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理念,则赋予劳动教育新的意义。学生对于知识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必须在实践中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生活中也总是面临“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的问题。劳动教育因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重获劳动教育意义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维护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劳动教育指向。勤劳勇敢、勇于实践、尊重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而结成的休戚与共、情感升华的价值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在劳动教育中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相互帮助,在劳动情境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升华情感,以学生情感的获得和满足为前提,创设丰富适宜的劳动教育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体验和劳动获得感。同时,以劳动教育维护情感教育,克服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特有的情感疏远和虚无主义,从而彰显劳动教育基于生命主体的存在感,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情感。
强调学生知识获得与能力提升的劳动教育指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学生旺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要求劳动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卫生清洁和家务劳动。教育者要设计突出劳动教育沉浸式具身认知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身在其中感知劳动教育的挑战性,并在完成复杂劳动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具身认知和行动能力。
倡导知行合一健全人格培养的劳动教育指向。青年学生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