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4 月/18 日/第 005 版成果推介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陕西师范
大学) 郭燕来 马培璇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各级X委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成功治理了舆论乱象丛生、意识形态领导权弱化等问题。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确立了意识形态领域根本制度
X的十九大提出了要“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从制度层面解决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一,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组织和实践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和方法建设,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组织机构的设置与建设,体现以“ 人民为中心” 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素属性、结构和特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社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X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体现最新成果的指导。第三,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强大引领力的意识形态来引领社会思潮。通过批判、整合、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识。
健全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进入新时代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 “ 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先后颁布了《X委 (X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中国共产X问责条例》等规定。在这些规定中,涵盖了在意识形态领导的过程中由谁问责、问谁的责、问什么责及如何问责。具体来讲,第一,由谁问责。它指的是问责的主体是谁, 问责的主体必然是授权和监督的主体。 这就决定了问责主体绝对不是单一的。在中国ZZ制度的框架内,意识形态领导权既是由人民授权给X组织的一种权力,也是由最高X组织授权给低一级X组织和个人的权力。各级X委和X组构成了行使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体,同时也是被问责的对象,因为权责是一致的。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一系列问责办法、条例的公布,逐步明确了上级X委和X组织构成下级X委和X组织问责的主体,诚然,同级的人大和司法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