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连云港日报/2023 年/4 月/6 日/第 001 版
巍然砥柱立中流
——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综述之产业发展篇
周莹 连工信
仰望星空,港城制造为“ 中国飞船” 指引方向;眺望海洋,港城制造编织大国重器“ 外衣”;俯瞰大地,港城制造活跃在低碳中国建设第一线。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1 至 2 月,我市 30 强工业企业实现规上产值 558 亿元,增长 42.4%,高于全市规上产值增幅 11.7 个百分点。
这一成绩单,不仅反映出港城制造业正在整体好转,也凸显了港城制造的特色。
如今,港城制造借助快速发展的科技成果,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工业加速融合,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到基础材料,港城制造体系逐渐完善、结构优化升级、竞争力与日俱增,挺起全市高质量发展的“ 脊梁”。
紧贴市场需求
勾勒产业格局
年初,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报告(2022 年)》,首次评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0 强城市(2022 年), 我市位列第 49 位, 发展质效单项位列全国十强城市。
“ 连云港制造业利润率、劳产率位列全国前列,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全国基准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化所高质量评价和企业培育研究部主任王慧介绍,“ 2021 年,连云港制造业利润率 9%,分别高于全国和江苏省平均水平 2.5 个和 2.6 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港城企业在市场风云搏击中优选出的城市产业格局。
连云港通江达海,具有发展化工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原料到先进材料的链式产业布局,
更是让化工产业沉着应对国际大宗商品的波动,保持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国内创新研发四大领军药企汇聚于此,产品优势领域覆盖抗肿瘤、抗感染、肝病、妇科等多
条产品线。10%以上的研发投入比让港城医药产业保持发展韧性;
传统的纺织业企业经过岁月淬炼成“ 编织” 碳纤维、氨纶、聚酰亚胺等高性能材料的基地,为中国制造贡献连云港力量;
近年来,我市构建以冶金、石化等临港工业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主导产业体系,产业链链主企业积极发挥龙头效应,斯尔邦石化、天明机械等增长势头强劲,一批新入库企业快速产生效应。这样的城市产业格局让港城制造业在一次次淬炼中越发坚韧,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子。
依靠禀赋优势,在市场中拼杀出的产业格局更加贴合市场需求,政府有形之手更增产业发展健康质态。为了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我市出台了配套的人才、产业、园区系统政策,让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个性彰显。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推动经济量质齐升
如果说城市的产业选择决定了连云港规模以上制造业良好的利润率,那么民营企业敏锐的市
场洞悉力则支撑了港城制造的竞争力。
连云港规模以上制造业最大的特色就是民营企业支撑有力。因为民营企业更看重效益和劳动
产出,这让连云港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利润更高,劳动者人均创造的产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