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大同日报/2023 年/6 月/2 日/第 001 版
打赢翻身仗 奋勇争先锋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乘势而上开新局
本报记者 韩云峰
今年的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盛夏的气息格外浓郁。火热建设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的重点
工作、高涨的干事创业热情,驱动着大同经开区在新时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2 年,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9.7%,工业投资增长 29.8%, 进出口总额占到了全市的 81.5%, 在全省 13 个市管开发区中首次排第二名,取得了考核以来的最好成绩。
“ 这场翻身仗我们打赢了!” 对比去年此时,该开发区在全省排名落后的被动局面,大同经开区扬眉吐气,用崭新面貌开新局、启新程。
刀刃向内 破字当头
主动出击是破解危机最好的举措。
面对差距,大同经开区上下全面查摆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触及思想不怕痛,亮出问题不怕丑,听取意见不怕刺,以“ 刀刃向内” 的勇气、意志和行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体制机制重塑改革。
——为机构设置 “ 动手术”。 聚焦主责主业, 将全区 47 个工作机构减少到 21 个, 削减了 55%,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主责岗位却较改革前增加了 4 倍多,达到 101 个。同时,设置了企业服务、行政审批等招商辅助岗位 96 个。全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增强。
——为人员队伍“ 动手术”。本着“ 人岗分设、人岗相适” 的原则,根据全区发展需要共设置岗位 335 个,削减了 23%。改革后,人员平均年龄由 43 岁降至 41 岁,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由16%提升至 21%。全区干部队伍年龄学历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改善。
——为制度建设“ 动手术”。赴省内外优秀开发区学习考察 50 余人次,重新修订了《大同经开区机构工作职责》 ,制定了《大同经开区绩效考核办法(试行) 》 ,为全区各项工作有序衔接、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全面发力 深耕沃土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一年来,大同经开区各招商服务中心、各入企服务工作组不停奔走于企业项目之间,逐一击破能耗指标、物资保障、电力设施改迁等 81 个问题,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 清航道”;3 场企业家沙龙, 就园区供能、 出行不便、 奖励兑现等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坦诚交流, 当好企业 “ 娘家人”;多方联系金融机构与入区企业签订了约 15 亿元的授信意向,为多家企业解决了总计 3 亿元的贷款⋯⋯
山西澜源科技有限公司矿山机械制造项目是大同经开区 2022 年第一季度集中开工的“ 三个一批” 重点项目之一。2022 年 2 月,大同经开区“ 拿地即开工” 施工通知单送到了项目方手中。同时到达的,还有该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的臧滨、贾玉锁两位代办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企业顺利办理了文勘、水保、环评、人防、规划、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项目建设一路快马加鞭。2022 年年底,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完成项目备案,实现了当年拿地、当年建设、当年办结手续、当年建成投产。
通过打造“ 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