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电子报/2023 年/4 月/14 日/第 006 版
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 工信系统在行动 专题
赣州高新区:筑巢引凤“ 添动力” 招商引资“ 待花开”
本报记者 宋婧
在乘车前往赣州高新区采访的路上,记者看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一片片火热施工中的建筑工地,还有一个个人来人往的工业园区。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地。如今,在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带动下,荒地变新城,散发出勃勃生机。
从“ 钴” 开始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
赣州高新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赣县区,是“ 中国稀金谷” 核心区,也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15 分钟车程内足足有 6 个高速路口,可辐射至“ 赣粤闽湘” 四省近 70 万平方千米。稀土和钨等新材料及应用产业是赣州高新区的首位产业,目前营收占比已突破 80%。
“ 锂电其实并不是我们的第一选择,而是‘ 无心插柳柳成荫’ 的意外之喜。” 赣州高新区X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廖绍清对记者说道。
作为硬质合金黏合剂,钴其实一开始价格并不高。彼时,赣州水西成立了一家 801 厂(赣州钴钨有限责任公司) ,那便是中国钴业的发源地。腾远钴业最开始的员工就是 801 厂改制后的下岗职工。后来,在三元电池的应用中,钴的价值被更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价格持续上涨,在当地慢慢发展形成了一个单独的产业。
由于钴、镍、稀土等重要原材料的冶炼分离过程、冶炼环节和提纯技术具备高相似性,相关产品的生产工艺一脉相承。因此,在这方面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赣州高新区很快便在锂电新能源领域站稳了脚跟。
“ 赣县区钴金属量产能占全国的半壁江山,这就是腾远钴业、寒锐钴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能够在我们这里落户的一个重要原因。” 廖绍清表示。
“ 自然矿山” 与“ 城市矿山” 双赛道模式
根据《赣州市赣县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 年) 》 ,赣县区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煤、铜、铅、锌、钨、锡、铋、锂、稀土等 33 种,矿区 45 处,自然资源储备相对丰富。矿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利税约 104.45 亿元,占赣县区规模工业企业利税的 58.56%,成为当地实现“ 十四五”
规划中“ 主攻工业、三年翻番” 工业强脊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采访中,廖绍清介绍道:“ 我们采用的是‘ 自然矿山’ 与‘ 城市矿山’ 双赛道循环发展模式,一方面通过‘ 自然矿山’ 为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矿产资源储备;另一方面通过‘ 城市矿山’ ,比如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 钴粉龙头” 寒锐钴业采取的就是这种发展模式。2007 年,寒锐钴业在刚果(金)成立子公司,建立了“ 矿山—冶炼厂” 的直供模式,充分保障原料供应的稳定。2017 年,在赣县区落地子公司——赣州寒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寒锐新能源”),并以该子公司为平台重点发力新能源赛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寒锐新能源正在从前端的原材料生产向后端的三元前驱体生产、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等具备更大利润空间的下游环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