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3 年/6 月/12 日/第 006 版园区动态
“ 带土移植”“ 飞地引才”“ 候鸟式聘任”
包头稀土高新区:产业人才“ 双向奔赴”
本报特约通讯员 贾婷婷
聚人才之力,筑复兴之基。近两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对接中科院全国 100 多家院所和近百所高校的人才资源,以系统性更强、含金量更高、针对性更准、覆盖面更宽、集成度更广的引才模式,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深耕产业
搭建人才逐梦舞台
走进绿荫环绕的内蒙古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其集成车间里的一台“ 四足机器狗” 即刻迎面走来。别看它个子不高,却能克服地形、气候等恶劣环境,实现全方位识别,进行 24 小时独立巡检。不远处,它的机器人朋友们也十分抢眼,拥有橘色手臂的吸附式码垛机器人和抓取式码垛机器人、国内首台套铝行业定制款碳块儿打磨机器人、能在空中漫步的轨道式机器人⋯⋯
这支“ 机器人超能陆战队” 已广泛适用于危重作业、恶劣环境巡检等场合。
令人惊叹的是,开发出机器人控制器、驱动器、系统软件平台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科研人
员,竟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 27 岁的年轻人。
沙小勇就是参与研发的技术骨干之一。2021 年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他,看到了家乡包头的稀土、光伏、新能源等产业正在崛起,并且在“ 家门口” 为各类人才搭建了施展抱负、成就梦想的舞台,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 加入北科交大以来,我获得了多次跟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有助于我在机器人调试、现场安装、机器人配套的非标设计等专业技术方面能够独当一面。” 沙小勇深有感触地说。
人才重在“ 引”,更贵在“ 育”。各类技术新人在北科交大成长,离不开强大的后盾支撑——以北科交大总工程师虞军博士带头的技术团队。
“ 从名字可以看出,北科交大机器人创始团队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去年又集聚了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广州工业大学的技术团队。我们以这 5 所高校骨干教师技术力量为核心,辅以包头本地年轻技术人员配套,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机器人研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