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青海日报/2023 年/8 月/21 日/第 005 版青报观察
借力数字化 打造“ 新引擎”
——“ 国企改革看青海” 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芈峤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 2020 年—2022 年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X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今年,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新时代青海国企改革在许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全局性、转折性、根本性重大变革。即日起,本报推出“ 国企改革看青海” 系列报道,详实记录我省国资国企实施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举措、典型案例和改革成效。敬请关注。
视点
青海能源鱼卡有限责任公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煤矿生产基地, 在这里地下 500 米的井下世界,是煤矿机械开采、智能皮带运输、智能化巡检“ 机器人” 等智能化采煤场景,“ 生产高效、员工体面” 成为青海国有煤矿代名词;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独立铅锌采选联合生产企业,这里采矿、选矿、综合三个方面共计 28 个子项实现了资源空间可视化、采矿装备高效化、工艺控制自动化等智慧化“ 八化” 功能,是名副其实的智慧矿山;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三江之源、“ 中华水塔”,在这里公路路网随山地、荒漠、盐滩、树林等地形随意切换,路网铺设难度非比寻常,但是以交通发展为主业的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好高原路、铺好“ 智慧网”,一条数字化“ 聪明路” 不仅安全,更加畅通;
……
时至今日,在全国、在世界,活跃着青海国资国有企业高效发展的身影。2020 年以来,青海国有企业在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的部署下,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不断激发活力、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以数字发展为转型突破口,实现了“ 人治”到“ 数治” 的转变,实现了“ 制造” 向“ 智造” 的跨越。
数字时代已经来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了数字技术在国资国企领域逐渐渗透、广泛运用和充分融合,让国
有资产监管能力再提升,国有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再添新活力⋯⋯
把握机遇,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千行百业都在紧抓时代机遇转型升级。作为全省经济发展重要
支柱的国有企业,纷纷驶上数字化发展“ 快车道”。
在西部矿业位于西藏自治区国内品位最高的玉龙露天铜矿智能采矿办公区,监控屏幕上各种生产数据、设备信息不断跳动,工作人员娴熟地操控着按键和摇杆,远程同步进行着海拔 4600米以上的挖掘、钻孔、推土等作业;
在青海省物产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本部及所属 11 户二级企业, 13 户三级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成本管控、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报等各个财务模块协作及数据集中,实时在线掌握企业主要指标运行情况和关键数据,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格局,提升财务管控能力;
在西宁岘子隧道,这里安装了隧道随车调光节能系统,远观黑漆漆的隧道随着车辆的驶入有节奏地亮起,车辆驶过灯随即熄灭,真正实现了“ 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灯随车行” 的智能“ 绿色” 管控;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
从高海拔的矿山高效开采,到企业自上而下的集中管控,再到“ 智慧路网” 融入“ 绿色元素” ⋯ ⋯ 在青海,改革给了企业深远影响,从政策“ 要做” 到主动“ 要做”,企业内生动力不断激活。三年,“ 数字基因” 在全省各大国资国企植入,企业发展逐步由粗放式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迁移,由此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其间,省国资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研究制定《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
转型的指导意见》 ,指导国资国企扎实推进数字化建设,保障到位、亮点突出。
青海能源鱼卡公司X委书记、董事长刘朝伟说: “ 数字化带来了工作面生产能力和井下煤流运输能力的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企业整体运转更加高效。截至目前,企业智能化发展共计减少人员 140 多人,每年节省成本投入近 1000 万元,年产能达 400 万吨。”
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X委书记、董事长谭生禄说:“ 实施数字化生产后,今年 7 月立袋产量较去年同期 293.69 吨提高至 1869.78 吨,平袋产量由 1512.32 吨提高至 3069.6 吨,节约成本超 160 余万元。” 同时,“ 数字” 食盐基地的成功打造,不仅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并且智能化管理让企业发展更加安全,产品质量更加可控,市场信心更强。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年改革,数字化正不断通过科技赋能全省国资国有企业,对其生产绩效、组织运营、创新、竞争模式等产生影响,同时,这是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
补齐短板,实现青海企业劣势变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