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现代物流报/2023 年/8 月/14 日/第 A01 版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聚焦物流 “ 急难愁盼”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X委书记 会长 何黎明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反映物流企业“ 急难愁盼” 问题,提出具有行业共识的政策诉求,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 中物联”)X委书记、会长何黎明牵头,组织中物联系统开展了 2023 年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本次调查是中物联开展的第十次营商环境调查,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企业座谈、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从财税环境、政务环境、通行环境等十个方面,全面评价物流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本次调查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各地物流主管部门、地方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截止到 7 月初,共收到有效问卷 1154 份。其中,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较高,分别占七成和八成以上,符合行业基本格局,具有行业代表性。
一、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总体向好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企业对 2023 年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总体比较满意*。其中,国有企业、规模企业对物流营商环境评价较高,有八成以上的认为营商环境有所改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评价相对偏低, 认为营商环境有所改善的在七成左右。 反映营商环境出现下滑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明显高于国有企业、规模企业,需要引起重视。从区域看,作为物流最早开放也是最活跃的东部地区,企业反映,税费、用地、通行等一系列政策掣肘先行暴露,相比中西部地区更为严峻,亟待深化改革,为进一步转型升级奠定制度基石。
行业未来展望总体谨慎乐观。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对于 2023 年全年预期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近四成企业预期全年收入规模将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规模企业和国有企业收入预期相对乐观,分别占六成和五成以上,显示了较强的抗压性。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收入预期增长的占比明显偏低,均在三分之一左右;而预期亏损的占比较高,均超过四分之一,企业生存压力较大。
二、物流企业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调查数据显示,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成本高、市场需求总体不足。物流企业最希望政府部门改善的营商环境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财税环境、政务环境和通行环境,占比均超过三分一。其次,占比接近三成的还有金融环境、公平竞争环境。此外,用地环境、用工环境、安全环境、诚信环境、科创环境等均存在一定改善空间。
一是在财税环境方面,被调查企业对增值税发票获取、土地使用税税收减免、增值税进项抵扣政策评价较高;而对增值税、所得税税收负担评价较低。调研显示,在市场复苏阶段,企业普遍希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当前,部分企业增值税税负偏高,一方面,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支出占比大,无法作为进项抵扣;另一方面,一些灵活用工的货车司机、配送员、装卸工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导致企业进项抵扣不足。此外,税负较高的道路货运等交通运输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无法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调研显示,中小微企业财税环境评价显著低于规模企业,特别是货运小规模纳税人和临时纳税人代开发票仍不方便,税收征管的规范性、便利性有待提升。
二是在政务环境方面,工商注册登记、经营许可登记、年检年审的评价相对较高;用地获取、投资审批、破产退出的评价偏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关注重点有所分化,但是投资审批难是共同的关注点。从企业业务看,从事铁路货运、仓储管理、物流园区等业务的企业投资审批评价偏低,影响到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近年来,有关部门推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民政务服务,实现
第 1 页 共 4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网上领证、异地年审等便民措施,政策获得感较强。企业反映,希望进一步增加网上许可等“ 含金量高” 的互联网便民措施。
三是在通行环境方面,评价较低的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货车通行领域。随着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物流需求升级,城市货车通行政策与物流配送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调研显示,部分大中型城市白天高峰时段禁止货车通行,企业不得不“ 闯禁行” 现象严重。大部分城市没有货车专用停车位,货车临时停车面临违章罚款扣分风险。特别是随着新能源货车加快推广,与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费相关的冷链物流需求增加,道路通行限制依然较多。
四是在金融环境方面,企业对融资成本经济性、账期合理性、渠道多样性评价偏低。调研显示,今年以来,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带来利好,但是企业普遍存在观望、不愿贷现象。受经济形势影响,物流账期时间有所延长,企业垫资压力加大,降低了资金周转水平。其中,中小微企业对于账期合理性评价显著低于规模企业。企业反映《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执行难,上游企业拖欠运费仍比较普遍。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主要是应收账款等动产融资,由于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信用贷款支持。近年来,国家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同时也明确要求清理融资性贸易,企业反映两者边界很难划分, 影响正常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 也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经营。
五是在竞争环境方面,调研显示,不正当竞争主要体现在低价竞争,甚至价格低于成本等过度竞争方面,这也是今年以来反映集中的问题。部分企业通过超限超载、非法改装、疲劳驾驶等多种违规方式不正当竞争拉低市场运价水平,导致合规企业和司机生存艰难,出现“ 守法的人吃亏” 现象。调研显示,规模企业对于公平竞争环境的敏感度更高。相比于中小微企业,规模企业更希望保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技术升级、效率提升来开展合规竞争。
六是在用地环境方面,近年来,物流用地价格持续抬升,调查企业平均地价超过 30 万元/亩,一些东部城市物流用地已经超过 100 万元/亩。部分地方对于物流用地投资贡献、亩均税收等绩效要求过高。一些东部城市亩均税收贡献要 50 万元以上,单靠物流服务无法实现。企业反映,疫情后一些城市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劝退清退物流企业,影响城市保供和投资环境。此外,调研反映部分城市既有铁路专用线闲置较多,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七是在用工环境方面,基层熟练劳动力可得性评价相对较高,评价最低的是人工成本负担。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平均为 30.29%,物流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成本负担较高。其中,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对于人工成本负担反映压力较大。调研企业反映,基层劳动力存在可得性高、流动性高的“ 双高” 局面,企业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