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大同日报/2023 年/5 月/30 日/第 008 版文旅
挖掘大同民族融合文化特质 得让文物“ 说话”
——访大同市统战事务中心主任谷敏
本报记者 崔莉英
为深入挖掘大同民族融合文化特质,感受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壮丽史篇,4 月中旬,市统战事务中心主任谷敏与相关文化学者,以“ 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为主旨,赴河南深入考察调研。
谷敏说,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且长久以来存在两大主线,一个是南北的民族融合,另一个是东西向的文化交流,两条主线在交汇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纽带。大同地区处在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农牧分界线上,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地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形成过程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民族融合贯穿大同历史发展全过程,相关历史遗存、考古实物、博物馆馆藏文物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挖掘大同“ 三交” 史,得让文物“ 说话”。
自商起,北狄代表商王管理北域,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赵国向北扩张,民族融合大幕开启,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地考察,见到了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等重要礼器,感受到中华早期文明。同样,大同浑源县李峪村出土的李峪青铜器,青铜牺尊纹饰繁复工艺精湛,见证了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也说明了两地的文化曾经存在过相互交流交融。
大同作为北魏的都城,见证了北魏的兴起、辉煌,孝文帝迁都洛阳,主动融入中原,推动中原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关中文化、江南文化交流互通。2018 年,大同古城北魏塔基出土的佛造像与洛阳永宁寺出土文物相比,同样具有西域样貌特征,这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物证。
隋唐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唐对周边民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