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德州日报/2023 年/9 月/20 日/第 005 版特刊
坚持产业先行,向三产融和要效益,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宋家镇:项目千帆竞 发展势如虹
本报记者 张志宁 姜伟 本报通讯员 陶蕾蕾 田楠楠
秋入田间收获丰,硕果累累笑意浓。
10 万亩“ 吨半粮” 创建核心区里玉米丰收在望,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合作社里飘香的瓜果挂满枝头,畜禽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在陵城区宋家镇,喜人的场景绘就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宋家镇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做精“ 特”“ 优” 文章,推动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蹚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提升。
“ 吨半粮” 建设提质增效 向循环生态要效益
9 月 16 日,瑞祥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堂龙刚吃过早饭,便急匆匆出了门。玉米丰收在即,他的秸秆收购也列入日程。
“ 青贮饲料被称为‘ 草罐头’ ,是饲喂牲畜的上等饲料。” 谈起养牛,杨堂龙头头是道。近两年来,伴随着该镇“ 吨半粮” 生产能力建设及青贮饲料的推广应用,他的养殖规模和效益实现双增。目前肉牛存栏量达 1000 余头,年出售肉牛 500 余头。
宋家镇是陵城区“ 吨半粮” 创建核心区,他们将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为高产创建的主力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与此同时,建设两处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成立农技指导小组,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去年该镇核心区粮食平均产量达 1621 公斤,提前达到“ 吨半粮”产能。今年 6 月,东丰李村参加全省小麦高产竞赛,以亩产 816.18 公斤的产量名列全省第八名。
农业丰产增收,既要做好增产的“ 加法”,还要做好减损降耗的“ 减法”。目前,宋家镇应急储备粮仓和周转物流仓库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秋收时可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加速农业集约化经营进程。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宋家镇“ 吨半粮” 核心区创建仅为提升农业收入的第一步。宋家镇村民历来有畜牧养殖的传统,他们充分发挥粮食多、草料多的资源优势,鼓励养殖户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经多年持续推动,全镇肉牛养殖量达 1.5 万头,生猪存栏量达 6 万头,肉鸡年出栏量达 300 万羽。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深加工产业也得以同步发展,生肉及肉类加工产品进入北京、天津等地区的高端超市。针对畜禽排泄物污染环境的问题,该镇通过堆肥发酵的方式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成生物有机肥进行还田,通过循环产业链条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宋家镇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文旅产业,探索“ X建+互联网” 发展模式。宋家管区X建联合体产业园创新发展“ X建+旅游” 项目,今年 3 月引来 500 多人的旅游团,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咱有品牌、质量优势,果子还没成熟,便收到 50 多份订单,价格比批发价高出三成。” 满粮家庭农场种植的 15 亩梨枣即将成熟,说起收益,负责人张少华高兴不已。
产业发展有活力,乡村振兴添动力。截至 8 月底,宋家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0 万元的村 2
个,达到 20 万元的村 37 个,达到 10 万元的村 28 个。
真抓实干兴项目 产业兴旺活力足
第 1 页 共 2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 刘总,施工中有啥难题尽管说,咱这是省级重大项目,可要加快进度。” 9 月 18 日,宋家镇X委副书记程智军来到该镇聚鑫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台套农牧智能科技自动化机械设备项目建设现场,刚一见到企业负责人刘龙,便询问起项目建设事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宋家镇把招商引资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