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大同日报/2023 年/9 月/17 日/第 001 版
紧握大棚“ 金钥匙” 开启乡村“ 致富门”
——天镇县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苑捷
初秋的天镇县,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在这满载丰收喜悦的季节里,这个边塞小城的设施农业正焕发着勃勃生机:道路旁,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集中连片,经济效益凸显;专业市场内,一箱箱色泽艳丽的彩椒、西红柿等搭上专车运往全国各地,走上百姓餐桌;日光温室项目建设工地上,打夯声、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繁忙景象⋯⋯
“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玻璃温室大棚施工现场,计划建设 13 个,每个占地约 10 亩,作为研学、观光、采摘基地和特优蔬菜种苗培育基地。目前在建的是 5 个,基础主体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立柱和骨架安装,预计今年底前完成全部 13 个玻璃温棚建设和 200 个生产棚建设,年底部分大棚就能投入生产。 ” 在天镇县现代高科技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张宝林一边向记者介绍着项目进展情况,一边督促加快施工进度,力争早投产、早见效、早受益。
张宝林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大同市借助“ 寿光模式” 规划建设的首个农业产业一体化示范园区, 规划投资 25.8 亿元, 占地 5710 亩, 其中包括 5000 亩的国家级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园、 360亩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和 350 亩的玻璃温室大棚及特优蔬菜种苗培育大棚。项目由山东铭宸集团组织实施,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 一带一路” 进出口集聚地,对推进天镇县乃至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
“ 大集团大项目引领,这是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的又一种新模式,也是提升全县设施农业整体规模、档次、标准和效益的重要模式。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全县已经形成农户自主经营、合作社承包经营、公司带动经营、集体转租经营 4 种模式。目前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 3.3 万亩,预计全年产量可达 18 万吨以上,总产值 7 亿元以上。” 说起全县的设施农业,天镇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田利平如数家珍,掌握的数据十分详细。
天镇县大气、土壤、水文质量优良,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条件得天独厚,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北京市无公害蔬菜供应场地挂钩县。近年来,天镇县聚焦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特优农产品供给基地,坚持用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理念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强化“ 政策、基础、保险、服务” 全要素保障,突出“ 农户、合作社、企业” 全模式发展,蹚出了一条“ 精准扶持、模式多元、龙头带动、农民增收” 的新路子,有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清晨 5 时 30 分,天镇县玉泉镇上吾其村村民王大姐就带着小板凳和同村的几个姐妹出发了,大家边走边议论着今天你在几号棚、她在几号棚采摘⋯⋯“ 我已经在大棚采摘 3 个月了,每天上午干 4 个小时,下午干 4 个小时,现在已经挣了 1 万多元啦。” 王大姐激动地说。
“ 从 6 月初进入采摘期,我们村每天投入的劳力有四五千人,主要是采摘、分拣、包装、拉运等,一直要持续到 10 月底,全村每年可实现劳务性工资增收 1.3 亿元。” 上吾其村X支部书记高顺利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有大棚 10120 栋,配套建成蔬菜分拣收购点 36 个、恒温预冷库 12 座,种植的各类尖椒、彩椒、太空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全部销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郑州等大中城市,旺季日均销售蔬菜 1000 吨左右,蔬菜年产值预计可达 2.6 亿元。
在玉泉镇闫家园村高标准农业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内,32 栋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的玛索彩椒、草莓西红柿长势喜人。据园区负责人罗存林介绍,这是今年投资 1300 万元新建的第八代双坡面日光温室大棚,每栋大棚占地 5 亩,配套了恒温冷库、灌溉机井和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系统,和普通冷棚相比,可以早入苗 1 个月,多采摘一个月,这个时间差就是增收的空间。
第 1 页 共 2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 这是我们今年实施的重点农业产业建设项目,引进山东寿光技术团队种植经营,实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