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政协报/2023 年/7 月/14 日/第 001 版
共同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
——全国政协“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题协商会综述
本报记者 包松娅 吕巍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从现实看,如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如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如何平衡城乡自然承载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
当前,全X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和X中央决策部署, 12 日, 全国政协 “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题协商会在京举行。在乡村振兴理论实践一线、关注关心城乡融合之路的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通过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的平台,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汇聚一堂,共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
因地制宜深入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
今年是“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简称“ 千万工程”)实施 20 周年。
“ 千万工程”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并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 浙江省实施‘ 千万工程’ 顺应乡村发展客观规律,二十年如一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探索出一条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在调研时对浙江“ 千万工程” 的成效印象深刻,建议推动各地抓好“ 千万工程” 经验的学习运用,“ 在学习中,要注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真正让广大农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受益”。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主席黄莉新是“ 千万工程” 催生浙江蝶变的见证者,她认为,“ 千万工程” 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结合浙江的实践探索,黄莉新建议,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同时要落实落细“ 四个优先” 政策,分别研究制定优先考虑“ 三农” 干部配备、优先满足“ 三农” 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 三农” 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的具体措施。
上下联动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X中央重大举措,来到专题协商会现场的全国政协委员、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X委书记王传喜就是其中的一级。
“ 要加强县级‘ 一线指挥部’ 建设,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科学推进土地调整试点。” 结合自身感受,王传喜建议实施“ 领头雁” 工程,提升农村X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本领。
乡村振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其首要任务。而种子是农业的“ 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
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李家洋所在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就是聚焦种子创新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在更短时间内研发新一代动植物新品种、好品种、大品种,让更好更多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到千家万户, “ 要进一步筑强国家级科研平台,以成果转化带动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加强种质资源挖掘、保护与引进创新。” 李家洋说。
“ 木本油料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能有效缓解粮油供需矛盾和进口压力,是我国保障粮油供给安全的优势产业、潜力产业。 ”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永富提出,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提升种植管理水平,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加大财
政金融支持,助推产业加快发展,以油料产业振兴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村建设为谁建?谁来建?
对于农民而言,设施完备是最直观的幸福感,服务便利是最直接的获得感,环境宜居是最牵
挂的归属感,产业兴旺是最基本的安全感。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X组书记张合成看来,城乡融合过程中,由于历史欠账、制度壁垒等问题,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牵住“ 牛鼻子” 突破关键点,激发乘数效应,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和切入点,通过产业带来人气。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因此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农民最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