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3 年/8 月/9 日/第 009 版教育在线周刊
民办教育人要主动谋变,推进高质量发展
——访全国政协委员,新高教集团董事长李孝轩
本报记者 贺春兰
教育强国离不开民办教育界的贡献。我们需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X的二十大“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的丰富内涵。我理解,X代会报告,之前强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主要解决“ 有无” 的问题;现在提“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主要解决“ 质量优劣” 的问题。
——李孝轩
“ 部分‘ 民办高校招生遇冷’ 如何看?”
“ 教育正进入买方市场,民办教育人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教育在线:日前,有些民办高校因为学费贵或者性价比不理想而招生遇冷的新闻引发舆论关
注。对此,您怎么看?
李孝轩:从长远来看,对学生肯定是一个福音啊。
当前,出生人口大幅下降,新生人口已经低于大学毕业生数和招生数,高等教育,不管是公办、民办,其实都要迎来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也就是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学生来选择学校,一个性价比高的学校,物超所值的学校,是必然趋势。
其实对学校来讲也是好事,这样的话,我们所有的学校都会更加重视育人质量,重视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在学校的体验。所以,总的来说,学生有比较、有选择是好事、是大好事,我们是期盼这样的事情来临,以倒逼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其实,当前,系列变化都在提醒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谋变,系统应变。教育数字化方
兴未艾、ChatPT 热度不减,民办教育面临人口和技术的双重巨变⋯⋯
民办教育人要意识到:在建设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背景、新要求下,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非常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西湖大学、福耀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起点研究型民办高校、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等新的办学形态陆续出现,一些民办高校明确提出要把开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奋斗目标。在此背景下,告别过去“ 跑马圈地”、以量取胜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补短板、练内功、强弱项,切实解决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奠定更加坚实的地位,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每位民办学校举办者肩负的ZZ使命与重大课题。
“ 国家对‘ 民办教育只规范,不支持不鼓励’ ?”
“ 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误解,要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把握中央精神!”
教育在线:几年来伴随着X中央系列规范措施出台,社会舆论甚至一些民办教育内部人士似
乎觉得国家对民办教育不再支持和鼓励,你们在实践中是否感受到这样的状态?
李孝轩:是有这种认识,但我觉得是有些人对X中央政策的理解不够到位所致。我们研究了X的十六大到二十大的五次全国X代会报告,X中央分别提出“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显然,X中央对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基调,既有延续性和统一性,也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改革性,只有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要义内涵,才能厘清新时代民办教育的应有逻辑,实现更好的发展。
教育在线:就中央对民办教育的政策精神而言,您认为该如何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
第 1 页 共 3 页
握?
李孝轩:首先,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看民办教育。要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 跳出教育看教育”。X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的部署较以往有两方面的重大改变:一是将教育放在民生之前单独成章,并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二是位置大大提前,由以往的第八或第九部分提前到第四部分“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之后,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部署,充分彰显了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5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ZZ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教育强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中的“ 战略先导、重要支撑、有效途径、基础工程” 地位和作用,就是对X的二十大报告这个表述变化的进一步论述和阐释。民办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站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自身地位和作用的相应变化。
其次,要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角度看民办教育。X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与此前历次X代会对民办教育的提法确有明显变化。我们这样理解:之前X代会报告,强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主要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也就是“ 有无” 的问题;现在提“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主要解决规则建设,也就是“ 好坏” 的问题、“ 质量优劣” 的问题。这个变化,基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