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淮北日报/2024 年/1 月/13 日/第 007 版美好杜集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4 年 1 月 12 日在杜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史庆超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定不移实施“ 工业强区” 战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5.5%、8%。
(一)全力抓投资、促消费,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
重点项目大力推进。18 个省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市首个总投资百亿元以上的先进光伏项目中清智慧光伏产业园落地开工。伊特纳新能源创造全区 10 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纳统新速度。中拓机械、财发铝业等项目加快建设。青年路建成通车,淮宿蚌城际铁路有序推进。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 17.1 亿元,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奋力拼抢。华企铝业、华蜀轨道等项目成功落地,三晟新材料、永信光电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26 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21 个。沪苏浙地区投资到位资金总量 69.1 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消费市场强力复苏。希尔顿欢朋、维也纳酒店开业运营。吾悦海上海步行街、奥莱龙溪屯街人气旺盛。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新增限上商贸单位 21 家。淮北电商产业园获批“ 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疆湖文化传媒、星驰直播基地等电商平台。
(二)全力抓工业、强平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主导产业有力支撑。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深入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 家,增量位居全市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5 家、冠军企业 1 家、“ 三首” 产品 4 个。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81.4%,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技术改造稳步实施,22 个技改项目顺利完成。全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数字赋能有效发挥。运用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1 家企业获评“ 省级数字化车间”,2 家企业获评“ 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矿机“ 私有云助力煤机装备制造升级项目” 成功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 实现全市该领域零的突破。
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管委会+公司” 改革成效显著,成立平台公司。全面剥离社会事务管理
职能。设立一站式为企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完成管委会与经信局合署办公。
(三)全力抓改革、激活力,增强了市场主体信心
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新增市场主体 2200 余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深入开展。二轮土地延包试点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 三变” 改革全面开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11.6%。
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常态化开展走访包保企业及现场集中办公活动,办结企业诉求 445件,市场主体第三方评价满意率达 99%以上。上线运行“ 免申即享” 平台。加大金融助企力度,全区各项贷款余额 81.6 亿元,发放“ 园区贷”“ 商会贷” 等新型贷款 5500 万元。
第 1 页 共 5 页

扩大对外开放多管齐下。高水平建设综合物流枢纽,淮北零碳智慧物流园铁路集装箱开通运营。2 家企业成功申报“ 安徽出口品牌”。新增外资企业 1 家。全区外贸“ 新三样” 产品出口额增长 4.3%。
(四)全力抓创新、聚资源,强化了科技赋能质效
科创平台加快搭建。 紫朔环境建成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 林光钻探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捷矿山、安徽矿机获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规上制造业企业“ 两清零” 工作实现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0 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 116 家。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全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 1.85 亿元,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 32 亿元。成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新增有效发明专利 53 件、高价值专利 20 件。华智药业获批药品生产许可,合众机械获评“ 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招才引智加大力度。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 15 名。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活动 6 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 243 场,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 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
(五)全力抓融合、提品质,加快了城乡发展步伐
融徐发展谱写新篇章。徐淮共建合作事项加快推进,全市首个片区建设政策性文件《淮北市段园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实施。设立段园新型功能区发展服务中心。徐淮产业合作园一期完成土地征收,同徐州经济开发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成立合资运营公司。万茂产业园一期 16 栋厂房交付使用,入驻长三角地区企业 9 家。淮徐快速通道、兴国路等省际互联互通道路建成通车,全市首条省际公交线路——淮北至徐州 909 路开通运营。
城镇建设展现新气象。大力推进皖北全面振兴,“ 两个加快” 赛马指标连续两季度位居皖北
17 个区前列。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持续提升,更新城市管网 12 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480 个、绿地 220 亩。完成 10 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 7800 余户。双龙雅舍小区获评全省 2023 年“ 美好家园” 小区。
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新增耕地 514 亩,恢复耕地 2049 亩,石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完成。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 2 家省级龙头企业、1 家国家级生态农场,打造 3 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梧桐村成功申报全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 四好农村路” 31.4 公里,完成改厕 1468 户,荣获“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 称号。
生态保护收获新成效。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 70%。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河道水质稳定达标,获生态补偿 150 万元。林长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新造林 700 亩。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再获国家三年政策支持,完成生态修复 2430 余亩。朔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入选全国首批试点名单。
(六)全力抓实事、暖民心,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保障更加全面。全区民生支出 15.9 亿元,增长 2.5%,占总支出 91.7%。10 项暖民心行动提质扩面,群众满意度、知晓率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城镇新增就业 11000 余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 660 个。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5200 余人。
公益事业更加繁荣。杜集区第一实验学校如期开学,入驻师生 2000 余人。完成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新增学前公办学位 450 个、托位 320 个。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顺利启用。成功举办淮北市第八届段园葡萄采摘节、迎中秋庆国庆文艺展演、长三角马拉松邀请赛等活动。
社会治理更加高效。食品安全“ 两个责任” 全面落实,获评“ 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法治信访新格局逐步形成,获评“ 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段园零距离调解工作室荣获“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称号。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效明显,电信诈骗案件下降 21.4%。
(七)全力抓效能、改作风,树立了良好政府形象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力弘扬“ 四下基层” 优良作风,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加强府院、
第 2 页 共 5 页

府检联动机制,积极开展“ 八五” 普法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 37 件、政协委员提案 59 件,办复率、满意率达100%。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X,认真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着力打造“ 忠专实”“ 勤正廉” 干部队伍。
2023 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煤炭资源枯竭、房地产市场低迷、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等不利因素,全区上下一路迎接挑战、一路承压前行,始终做到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在一起,稳住了大盘、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动能,为老工矿区华丽蝶变注入了新动力。
二、2024 年工作安排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全面完成“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打造“ 三地一区”、建设“ 七个强省” 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皖北全面振兴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市委加快建设“ 五宜” 幸福城市战略目标,以区委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