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张掖日报/2024 年/1 月/15 日/第 001 版
潜心耕耘结硕果 奋楫争先再出发
——2023 年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王晶晶
春华秋实,时序更替。回望过去的 2023 年,前行的道路清晰、脚下的步履铿锵,发展的鼓点催人奋进。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数据是最好的见证者。
2023 年,全市上下以“ 破茧” 之姿努力奋斗,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季度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 进步奖”。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20 亿元,增长 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6.5%和 8.5%,达到 34470 元和 20457 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上年突破 30 亿元后,达到 34.9 亿元,增长 11.54%。
过去一年里,全市上下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积极融入全省“ 一核三带” 区域发展格局,以实施“ 四强” 行动为牵引,以开展“ 三抓三促” 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在张掖这片大地上,一个个产业集群加速聚集、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一项项改革举措不断推出⋯⋯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这片热土正在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产业加速升级 汇集发展澎湃动能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坚定不移地把工业突围增效摆到突出位置,树牢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发展导向,深入实施“ 强工业” 行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聚力推动新材料产业,新建续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项目 70 项,完成投资 217.9 亿元,河西硅业 20 万吨硅系新材料一期、维尔沃 100 吨硼同位素一期建成投产,惠临实业凹凸棒石(石膏)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快推进,生态工业正在加速崛起。一年来,全市新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 6 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41 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 25 个月保持在 30%以上。
金张掖之“ 金” 在农业。2023 年,我市聚焦打造全国知名、西北一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做大做强 5 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新建高标准农田 28.98 万亩、戈壁设施农业 2 万亩、玉米制种 123.3 万亩,牛、羊、猪出栏量呈两位数增长。新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7 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5 家,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新认证“ 三品一标” 农产品 22 个,19 个产品荣获第 22 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中国(西部)绿色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彩虹张掖之“ 彩” 在文旅。我市把文旅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成功承办了第
11 届敦煌行·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全国地市级文化馆“ 百馆联动” 等节会活动,引燃了 2023年张掖文旅产业复苏回暖的“ 第一把火”。同时,充分挖掘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和业态创新、品牌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彰显旅游在文化遗产和资源市场化展示、表达、体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高端化“ 建点”,精品化“ 连线”,精准化“ 绘圈”,一体化“ 布面”,谋划实施彩虹城市建设项目 43 项,完成投资 14.84 亿元;全年接待游客 3910.2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1.3 亿元,分别增长 155.7%、150.3%。
乡村全面振兴 勾勒幸福生活图景
“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放眼张掖大地,处处诠释着“ 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走进我市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道路、一处处优雅宜居的民居、一个个设施齐全的广
第 1 页 共 3 页

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优美环境尽现眼前,农村的生活更加城市化,农民的脸上荡开幸福的
笑容。
2023 年以来,我市聚焦走在前、作示范,高标准编制《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2023-2027 年)》并获省政府批复,4 月,张掖市在 2022 年乡村建设示范市验收评估中位居全省第一;5 月,2022 年度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结果公布,张掖市再次荣获第一名,蝉联乡村振兴全省考核“ 四连冠”。
2023 年,我市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大美绿洲西北乡村建设引领区,率先在全省规划建设全域导视系统,新编制村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