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宜春日报/2024 年/1 月/18 日/第 005 版接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春新篇章
勇立潮头满目新
——铜鼓县 2023 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铜鼓县融媒体中心
2023 年,在铜鼓大地上,一个个重大项目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线发力,一项项重点工作以争分夺秒的拼劲提速冲刺。铜鼓儿女勇立潮头,看发展春潮势成滔滔,听奋进足音铿锵有力,画美好图景色彩斑斓,谋幸福生活不舍昼夜。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的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江西这片红色土地,殷殷嘱托言犹在耳。2023 年来,铜鼓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聚焦“ 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依法治县” 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高质量发展成色更亮、底色更足,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被稳稳托举。
有“ 形” 之数见证发展之“ 势”。在过去的一年,铜鼓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去年 1-11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投、工业投资和工业用电量、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等多项增幅均居全市前三。
奋斗有痕,荣誉闪耀。过去的一年里,铜鼓县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 26 项国家级荣誉,荣获全省“ 风景独好” 旅游名县、全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省级生态园林城等 55 项省市荣誉。易地搬迁后扶“ 第三方电访制”在人民日报头版单篇报道,获中办、国办全国推广。毛竹林高标准改造试点获省委书记尹弘和市四套班子充分肯定。一份份闪耀的答卷,见证了铜鼓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抓实体、拼经济,产业项目扬优成势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铜鼓县坚持“ 强攻工业” 不动摇,聚焦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绿色食品和竹木加工、精细化工为主的“ 3+2” 生态工业主赛道,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569” 行动计划,开展精准招商、腾笼换鸟、技改升级,全年签约项目 42 个,其中 10 亿元项目一个;高标准建设 30 余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首次出现“ 企业等厂房” 的喜人局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竹木加工、精细化工、绿色食品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正宏竹业、腾达竹木业、金柱实业等竹加工企业完成了自动化设备改造,全县 14 家化工企业签订标准化改造合同;永宁科技成功申报宜春市化工重点监测点,今年有望实现产值翻番、税收翻番的目标;二源化工新厂建设在县产业园破土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2023 年全县工业技改累计完成备案项目 12 个,总投资 3.8 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二期标准厂房入住率达100%,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一期标准化厂房已经交付使用, 电子信息产业第三期标准化厂房预计今年年底可交付使用;近两年,先后引进了嘉洲能源、京鸿电子、沁洋新能源、小娃科技、锦昌鸿能源等光伏、锂电池、非手机触摸屏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新增省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10家。数字经济持续赋能。“ 智慧园区” 平台、“ 安环一体化”“ 智慧消防” 等数字化平台已投入正常运营;永宁科技、尚朋电子荣获省级“ 5G+工业互联网” 示范企业;骏智机电等 10 余家企业在全市率先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永宁科技等 2 家企业接入市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并部署网络探针。
兴业态、促融合,旅游发展尽显生机
第 1 页 共 4 页
聚焦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文旅产业,做活康养、体育、研学、冰雪、温泉、民宿、旅游、漂流、会展、夜经济等文旅融合文章,广揽天下客,全域旅游大放异彩。严保护、活利用,在创造性转化上走在前。编制全省首个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成立全市首个县级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与江西省歌舞剧院联合创排大型情景诗画剧《铜鼓往事》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被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评为“ 全省关心下一代X史国史教育基地”;“ 铜鼓县 5G+秋收起义红色文化精神传承” 示范项目荣获第六届绽放杯江西区域赛道比赛二等奖。树形象、搭平台,在激发产业活力上勇争先。汤里景区新增夜间游船、酒吧夜市、游客体验大舞台等业态,七星岭景区新增露营基地、太空舱民宿、云海居民宿等产品,天柱峰景区新增水上项目、露营等新产品, “ 铜鼓里” 文化旅游街区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促消费、广宣传,在文旅营销活动上善作为。瞄准旅游市场开放有利契机,出台《促进文旅消费奖励办法》 ,发放百万文旅消费券;策划推出“ 一年四季” 旅游推广语,并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推介铜鼓旅游资源;先后举办七星岭大众冰雪节、铜鼓首届客家包圆节暨 2023 铜鼓县年货节、“ 铜鼓花开 情满客家”油菜花观赏季暨春季赏花启动仪式、首届七星岭高山杜鹃花节、全国半程马拉松赛、 “ 长寿之乡与特色康养产业发展” 铜鼓高峰论坛、第二届月老文化旅游周、第七届长寿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举办“ 来吧铜学,厚惠有期” 铜鼓县春季研学推广季、湘鄂赣边区研学研讨会,形成 10 条精品研学线路和 3 条特色红军路,全年共接待研学旅游 1000 余批次 65 万余人次。
抓改革、促发展,两山转化步伐加快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 梧桐树”。铜鼓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一号改革工程”,从企业和群众需求出发,出台 100 余条举措;推出的“ 网格化精准帮扶个体商户、街边小店” 工作机制,在第十一届民生发展论坛中入选“ 2023 民生示范工程” 案例;推出全市首个“ 政务晓屋” 和“ 营在铜鼓” 小程序,全省首个县级营商环境数字监测平台获省级提档推广,营商环境排名稳定在全省“ 第一方阵”。
该县秉承“ 生态立县” 首位战略,积极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转化机制,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平台,成立“ 两山” 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市率先启动 GEP 测算, 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一笔千万级林业碳汇交易和首宗水权交易, 获评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示范基地,有效打通了“ 资源到资产到资本” 转化通道,实现“ 美丽生态”变身“ 美丽经济”。
该县落实绿色治理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干部培训考核体系,做到县、乡、村三级领导人人有职责,事事有负责,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分别列全省第一、全省三类县第五;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