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伊春日报/2024 年/1 月/23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16 日在伊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伊春市人民政府市长 董文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
出意见。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实践地,着力推进“ 一区、两地、三城” 建设和“ 双振兴”,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抓统筹、提质效,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出台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24 条”、振兴发展民营经济“ 50 条” 等政策措施,聚焦重点、强化监测,着力解决制约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全市经济持续恢复。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36.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一年来,我们重保护、强根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作用凸显。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厅(局、院)市共建,成功举办第二届“ 伊春生态日” 系列活动,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大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建立“ 林长+河湖长+田长” 联动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1.5 万平方公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完成验收,培育苗木 1.5 亿株,营造林 20.8万亩,森林防灭火一体化改革建设上升为国家试点,实现连续 20 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如期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 97.6%,优良水体比例达 90.9%,创建“ 无废城市细胞” 30 个、“ 无废零碳林场” 10 个,国家森林城市 24 项创建指标全部完成。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谋划资源转化核心项目 75 个,累计开工 35 个、完成投资 33.8 亿元。加快“ 森林碳汇城市” 建设,溪水林场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伊春森工集团成功入股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一年来,我们调结构、增动能,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聚力推进“ 1234” 现代化生态产业发展,加大项目招引、建设力度,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 47 个、总签约额 116.8 亿元,88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 88.9 亿元。生态旅游业加速提质攀升,出台支持康养旅游发展“ 金 10 条”,“ 林都号” 旅游列车市场化开行运营,定制化特色、沉浸式体验受到市场追捧,五营红松林海景区列入 5A 级景区创建名录,成功承办首届全省生态康养旅游大会、全国康养行业协会康养模式交流会,荣获“ 中国康养旅游城市”“ 特色气象旅游城市”“ 冰雪经济十佳城市”
等称号,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54.8%和 64.2%。践行“ 大食物观” 先行地成效显现,建成特色种养基地 180 个、国家级中药材物流基地 1 处,组建黑龙江省桦树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5 款产品入选“ 九珍十八品” 名录,“ 伊春森林大厨房” 哈尔滨体验店开业运营,成功举办林都伊春森林食品博览会,入选 2023 年度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龙西钢带式焙烧机项目实现试产,鹿鸣矿业、北方水泥获评省级绿色矿山。经济新引擎效能持续释放,7 户
第 1 页 共 8 页

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贯标,180 户企业上云用云,6 个项目列入省生物经济“ 双百工程”,生物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20.6%,创意设计市场主体增长 53.5%,成功承办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会议、中国冰壶联赛(伊春站)、森林冰雪马拉松、“ 冰雪森林之都” 文创产品征集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吉祥物征集大赛,“ 中国木艺之乡”“ 林都伊春· 冰壶之乡” 品牌持续叫响。
一年来,我们打样板、抓创建,乡村林场“ 双振兴” 取得新突破。投入 3.5 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 27.2 万亩,粮食产量增长 7.85%、增幅全省第一,实现“ 二十连丰”,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深入推进“ 550500” 和美村场示范创建,投入 3.4 亿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硬化道路 31.3 万平方米,完成村场绿化 626.6 亩,村容场貌发生新变化。全市 9 个村(场)进入全省百个精品村行列,铁力市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铁力市北星村、嘉荫县太平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嘉荫县马连林场荣获年度全国“ 十佳林场” 称号。
一年来,我们抓改革、促开放,转型发展活力日益激发。巩固拓展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成果,新设县区事业单位落编选聘人员待遇有序落实。伊春森工集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模式, 17 个林业局公司清产核资损益审核认定工作顺利开展。 圆满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 深化 “ 放管服” 改革,15 个试点乡镇实现“ 一枚印章管审批”,154 项“ 跨省通办” 事项实现线上办理,“ 证照分离” 改革实现全覆盖,数字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延伸至村和社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9 个专班推出 165 项创新举措,22 项评价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获评“ 2023 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拓展对外开放合作,与广东省茂名市签订新一轮对口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合作项目 27 个、总签约额 27.7 亿元。嘉荫口岸复关进程加快,嘉荫边民互市贸易区顺利通过验收,实现全省水运口岸互市贸易首次通关过货。举办首届中俄友好文化交流月巡演,对俄合作不断深化。
一年来,我们保民生、增福祉,林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城镇新增就业 1.2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企业职工养老金实现“ 十九连增”。低保标准实现“ 十七连增”。全民参保法定人口实现全覆盖,医保待遇稳步提高。深入落实教育“ 双减” 政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95.8%,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持续优化,高考文理科平均分位列全省第一、夺得全省“ 文科状元”。铁力市一中女排实现国家级赛事“ 一年四冠”,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加快建设“ 健康伊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成新设 4 县中医医院建设,成功举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升级改造中心城区道路 3 条、供热供水管网 57.7 公里,改造老旧小区 15 个、惠及居民 1.52 万户,新增绿地 19.5 公顷,新建“ 口袋公园” 12 处,改造提升中心城区早市,建设夜市等 6 处夜间消费街区,鹤伊高速加快建设,哈伊高铁铁伊段启动全线铺轨,三座高铁站完成封顶。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荣获全省综治平安建设优秀地市。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 双下降”。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现场评估,奋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 三连冠”。
一年来,我们转作风、提效能,政府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工作落实年” 活动,充分运用“ 四个体系” 闭环工作落实机制,重点工作质效齐升。坚持“ 四下基层”,主动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为包联企业纾难解困,兑现政策资金 5.98 亿元,解决生产经营问题 321 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26 个,伊春“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满意度提升 10.1 个百分点,荣获全省唯一“ 全国百佳创新案例” 和“ 服务群众优秀单位”,政府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根本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监督帮助,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及所有支持参与伊春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振兴发展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
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较弱,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
第 2 页 共 8 页

政底子薄,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和营商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深入研究、靶向施策,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4 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始终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ZZ,始终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坚决维护国家“ 五大安全”,建好建强“ 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以深化拓展“ 一区、两地、三城” 建设和“ 双振兴” 为实践路径,努力在全省率先打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实践地,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持续答好新时代新征程“ 林区三问” 新答卷,奋力开创高质量转型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复兴和龙江振兴作出伊春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集中注意力,突出“ 八个加快”。
(一)坚持严保护与促转化协同发力,加快释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伊春建设为统领,统筹做好“ 保”、“ 育”、“ 治”、“ 转” 文章,建好建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更高水平完善生态体系。深入实施《伊春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 ,对标对表建设指标,完善提升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 六个体系”,持续保证 36 项创建指标常态化达标,支持铁力市、嘉荫县、汤旺县、南岔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深化“ 全国生态日”、“ 伊春生态日” 系列活动为牵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更高质量加强系统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开展“ 绿盾2024” 行动,深化“ 林长+河湖长+田长” 联动机制,打造林长制北方区域伊春样板,守护好小兴安岭原生态风貌。加快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森林防灭火能力,力争实现连续 21年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更高标准推进源头治理。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3%以上,全面淘汰市级建成区 35 蒸吨以下集中供热燃煤锅炉。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涉水企业和国考断面监管,抓好水源地水质监测,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落实 2198.6 亩耕地安全利用与管控措施,推进菌包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 无废城市” 建设,争取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
更高效益实现价值转化。持续深化厅(局、院)市共建。加快全市生态资源资产盘点评估,动态管理资源转化项目库,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扩大抵押信贷融资规模,推动伊春森工集团、铁力市、嘉荫县、金林区生态价值转化项目快速落地。完善碳达峰碳中和“ 1+N” 政策体系,加快“ 森林碳汇城市” 建设,依托伊春森工集团与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作,做大“ 碳汇经济”,抢占碳汇市场,抓好溪水林场、友好中心林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碳汇试点建设。深化绿色金融综合评价试点,推动“ 碳中和” 试点银行建设。
第 3 页 共 8 页

(二)坚持强基固本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力,加快推动“ 1234” 现代化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 赋特”、“ 赋绿”、“ 赋数”、“ 赋新”,夯实产业基础,强化科技引领,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聚力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打好巩固提升“ 组合拳”,推动生态旅游业提质升级,力争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实现 20%以上增长。创新产品供给。紧扣新的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实施产品业态提升行动,打造森林康养、避暑旅居、五花山色、赏冰乐雪等彰显伊春 IP、极具伊春特色的旅游产品,放大“ 林都号” 旅游列车品牌效应,探索发展低空飞行新业态,依托汤旺河林海奇石、五营森林公园、溪水公园、九峰山养心谷等核心景区,培育极具吸引力、影响力、支撑力的精品线路,举办森林魔幻音乐节、森林露营大会、森林啤酒节等大型文旅活动,进一步丰富有效供给,打造“ 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 的更新更优旅游体验。提升基础能力。推进重点景区停车场、标识牌、栈道、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旅游厕所 26座。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设计推出伊春旅游攻略、旅游导引,全面推行电子售票服务,改造提升景区电子闸机验票系统。优化要素配套。围绕“ 吃住行游购娱”,树立“ 旅游+”、“ +旅游” 理念,新建 10 个自驾车房车露营地、100 家特色精品民宿,丰富美食一条街、步行街和夜市特色餐饮服务,开通 8 条旅游公交专线,发展汽车租赁业务,制定完善接待服务行业标准,开展常态化星级评比,设立旅游服务热线,加强住宿餐饮市场监管,完善投诉机制,全面提升“ 旅游诚信市” 内涵。强化品牌营销。加强旅行社和景区、域内和域外、线上和线下联动,鼓励旅游企业组织包机、包列、互动互游等方式“ 引客入伊”,开展全民、立体、多元化、持续性的宣传推介,不断提高“ 林都伊春· 森林里的家” 品牌影响力。
做实做强大食物观先行地。深入挖掘“ 森林四库”,叫响“ 森林生态食品之都”,力争森林食品产业产值增长 10%以上。扩大基地规模。推进红松籽、蓝莓、食用菌、山野菜等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全市红松等人工坚果林达到 29.5 万亩、蓝莓等小浆果达到 3 万亩、老山芹等山野菜达到 8 万亩、黑木耳等食用菌达到 2.8 亿袋。培壮龙头企业。推动建设森林食品加工园区,支持鑫旺、忠芝、伊林集团等 65 户森林食品关联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果仁、果酒、饮料等 5 个核心产品加工能力,让“ 好资源” 转化成“ 好产品”。强化品牌塑造。持续提高“ 伊春蓝莓”、“ 伊春黑木耳” 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推动更多产品进入“ 黑土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