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乌海日报/2024 年/1 月/25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16 日在乌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乌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崔景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盯办好“ 两件大事”,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提信心、惠民生、防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3 年, 是奋力拼搏、 富有成效的一年。 我们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3%, 连续 25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创新高、 增长 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3.8%、6.3%。我们心无旁骛抓发展,紧扣五大任务抓落实,预计焦炭产量位居全区前列,建成、在建 BDO 产能达 160 万吨;粮食、蔬菜、肉类产量分别增长 12.5%、6.3%、9.4%;对外贸易扩大至 79 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总额达 11 亿元;中心城区剔除沙尘超标天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83.3%,PM_2.5、PM_10 和臭氧浓度创历史最优水平,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 7 年保持在Ⅱ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全市综合债务率大幅下降,市本级和海南区退出政府债务高风险等级,坚决守住了金融、信访维稳等底线。我们锚定高标、争先进位,我市获评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合格城市”、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验收,健康内蒙古行动综合得分居全区首位、人民健康保障指标连续三年居全区前列,“ 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海勃湾区列入自治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区,乌达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在全区率先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海南区获评自治区首批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样板,高新区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出彩的浓厚氛围,以发展的累累硕果谱写了乌海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
这一年,我们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提信心扩投资稳增长,累计留抵退税、缓税降费达 20 多亿元,贷款余额增长 15.6%,市场主体增长 14.2%。建立重点项目“ 争先进位、赛马比拼” 工作机制和每季度现场观摩机制,组建小分队助企解难,296 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 100%,完成投资 263 亿元。累计签约项目 86 个,预计引进到位资金增长 15%左右。园区落地项目总投资达 774.1 亿元。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传统产业在转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矿权、焦化、洗煤“ 三个整合”持续发力,矿权整合工作有序推进;淘汰焦化产能 729 万吨、居全区第一,1 个 500 万吨焦化项目投产,1 个 300 万吨焦化项目基本建成,3 个 300 万吨以上焦化项目进展顺利;开工建设综合性煤炭产业园 4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绿色能源消纳基地、BDO 生产基地和 BDO创新中心破题起势,“ 阿电入乌” 首期合作项目启动,抽水蓄能等 16 个新能源项目稳步实施,5个 BDO 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国内首家 BDO 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我市被确定为全国BDO 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举办地, 兴发有机硅一体化等项目加快建设。 自治区网络货运产业试点扎
第 1 页 共 8 页

实推进,绿能低碳物流园等项目落地。成功举办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航空旅客吞吐量近 70 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增长 90%、123.7%。大力发展“ 四个经济”,统筹布局 37 个夜市、集市,引进首店品牌 45 个。建设 6000 亩高标准农田基础配套项目、3 个千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区,百亩设施蔬菜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乌海葡萄“ 蒙” 字标团体标准发布,“ 乌海葡萄”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 18 亿元。
三是聚力推进城市转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成“ 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试点 12 个,更新市政管网 81.5 公里,新建“ 口袋公园” 17 座,改造完成老旧小区 60 个,建设棚户区住房 253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1790 套,自治区下达房地产“ 三难” 问题全部解决。滨河二期开发稳步推进,市一中新校区、市二中滨河校区等 19 个项目加快建设。包银高铁乌海段等工程进展顺利,S217 海勃湾绕城段等 4 个项目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 38 条。4 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基本建成,葡园绿道等项目投入运营,农区卫生户厕普及率位居全区前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是着力抓好生态治理。实施污染防治项目 115 个,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全面启动。打响黄河“ 几字弯” 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大会战,治理黄河岸线 51.5 公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 双减少”,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状况居全国前列。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完成“ 五个大起底” 年度任务,提前完成“ 十四五” 能耗强度、万元GDP 用水量目标任务,成功举办首届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在全区率先建成盟市水权交易平台。
五是推深做实改革创新。实施经济、生态等领域改革任务 60 项,10 项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市属国企总体扭亏为盈,改革成效被自治区评为 A 级。政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 23%,“ 蒙科聚” 乌海分中心投入使用,建成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48 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111 家。出台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蒙俄特色贸易区建成投用,实际利用外资三年来首次实现“ 零” 的突破。
六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民生支出占全部财力支出的 76.9%, 抓牢抓实自治区 43 件民生实事,“ 十大民生工程” 落地见效。发放支持就业资金 1.33 亿元,困难群体参保率达 100%,社会救助标准实现“ 七连升”。认真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 1+N” 政策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97.7%、高于国家标准 12.7 个百分点。发挥医疗高质量发展“ 1+N” 政策体系效应,市人民医院新建综合楼、海勃湾区人民医院新院建成投用,实现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诊察费 100%报销。新增运动场地
31 万平方米,举办文体活动 3800 余场,惠及群众 200 万人次。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信访“ 三率” 居全区前列,刑事发案持续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国家统编教材全面推行使用,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48 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走深走实。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X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扛牢全面从严治XZZ责任,严格落实中央XXXX精神,推进“ 提标、提速、提效” 专项行动,推动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持续转变。狠抓中央环保督察、自治区X委巡视等反馈意见整改,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常态化治理、人防领域专项整治基本完成。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 八五” 普法,推动 3 件地方性法规实施,乌达区、海南区获评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自觉接受各界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 100%,满意率达 99.7%。全力支持各民主X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供销合作社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工作,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优抚、统计审计、地震气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扶残助残、广播影视等领域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成就凝聚艰辛,变化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自治区X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在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在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关心支持乌海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 2 页 共 8 页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更需正视。2023 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持续承压,受企业生产经营量减价跌瓶颈期、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期叠加影响,加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70%的煤炭开采洗选和焦化行业产能发挥不足,新兴产业接续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导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GDP 增速不及预期,反映出我市倚煤倚能倚重的产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必须狠下决心推动产业转型,坚定不移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与此同时,还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新发展理念尚未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经济发展资源型、重化型特征依然明显,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美丽乌海建设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部分干部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等等。对此,我们将拿出硬招实招,全力推进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期待!
二、2024 年工作安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实施政策落地等六个工程、全力抓好项目投资等七个方面任务,为我们凝心聚力办好“ 两件大事”,乘势而上“ 闯新路、进中游” 指明了方向路径、鼓足了信心干劲。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站在ZZ、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优化调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明确提出十二项重点工作,发出了创一流、争先进、作示范的动员令,吹响了打好翻身仗、打出组合拳、打赢攻坚战的进军号角,释放了拼经济、抓发展、惠民生的强烈信号。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准确把握“ 稳” 与“ 进”、“ 立” 与“ 破” 的辩证关系,保持信心、保持定力、保持干劲,笃行苦干、紧抓快干、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按照市委部署,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X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力办好“ 两件大事”,努力为自治区实现“ 闯新路、进中游” 目标作出新贡献,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局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
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 4100 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碳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市委“ 贯彻一条主线、坚持一个遵循、走好一条新路、推进两个转型、实现‘ 三高’ 目标” 总体发展思路,紧扣十二项重点工作,鼓足干劲、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创一流。
(一)增强信心底气,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保持战略定力,调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让“ 稳” 的基础更牢固、“ 进” 的动能更充足。政策落地稳预期。以实施政策落地工程为抓手稳定社会预期,主动向上对接、用足用好用活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各类政策,推动支持经济增长、保障改善民生等政策红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 助企解难服务小分队” 作用,多措并举破难题、降成本、稳订单、增效益。大力培育“ 四上” 企业,通过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导促进一批、入库纳统一批,有序推动企业梯次成长,力争年内新入规企业 70 户以上。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启动“ 十五五” 规划编制工作。全力以赴抓招商。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围绕打造 2 个产业集群、5 个全产业链群,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强化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行业龙头和“ 专精特新” 企业,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力争引进国内到位资金 255 亿元以上。全力唱好招商安商“ 同一首歌”,对签约的项目专班推进、靠前服务,集中力量抓落地、抓前期、抓推进,确保引得来、落得下、建得好,真正把招商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效。铆足劲头扩投资。坚持“ 争先进位、赛马比拼” 机制,组织实施重点项目 264 个,
第 3 页 共 8 页

突出抓好包银高铁乌海段等 14 个投资 50 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一季度开工率达到 70%、上半年全部开工,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90 亿元以上。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和投资导向,加强重点项目策划谋划,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多措并举强园区。全力理机制、抓管理、强配套、育链条,纵深推进园区“ 焕新提质” 工程,抓好生活配套服务区等 41 个基础设施项目,整治低效用地项目、盘活低效用地 4000 亩以上,力争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 标准地” 出让,通过跨地区水权转让、优先使用非常规水等措施,保障项目用水需求,强化能耗、电力、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确保工业园区全部达到化工园区 D 级标准要求。统筹推进与周边地区整合园区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推动与棋盘井、乌斯太等园区产业上下游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千方百计促消费。积极培育“ 四个经济”,新建商业网点 200 个以上,引进首店品牌 50 家以上,改造提升区域性夜市 4 个,着力打造一批带动消费升级的特色街区。出台促消费政策措施,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拓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智能家居、国货“ 潮品” 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周末经济、亲子经济等更多消费新场景。
(二)加快产业转型,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主动服务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按照“ 巩固煤焦、提升化工、培育战新、拓展装备、优化传统” 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提质扩容,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 突围” 工程提升科创能力。认真落实“ 科技兴蒙” 2.0 版各项举措,以政府投入刚性增长激励带动社会多渠道投入,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速保持在全区前列。深入实施“ 双倍增、双提升” 行动,着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 三个全覆盖”,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25 家以上。建好用好创新平台,推动 BDO 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尽快实体化市场化运行,加快 BDO 产业智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协调推动 BDO 行业标准修订,着力打造 BDO 产品交易平台和标准研究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发挥 BDO 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引领示范作用,通过联建共建、输出服务等方式,以点带面带动“ 蒙科聚”、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
以“ 三个整合” 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坚持先立后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工程,提速推进“ 三个整合”。加快 6 个露天煤矿整合区、1 个井工煤矿整合区、10 个非煤矿山整合区整合工作,确保一季度完成非煤矿山整合,年底前基本完成煤矿整合。抓好一棵树梁地区煤炭资源勘探,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推动新建已投产焦化项目满产达效、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力促拟建项目完成产能置换和手续办理、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延伸发展煤焦油、焦炉煤气、粗苯深加工等下游产业, 着力打造国家级绿色焦化产业基地。 提速煤炭洗选行业垂直一体化整合,力争 9 个综合性煤炭产业园年内全部开工,实现煤炭采洗选、储配运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聚焦创建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大规模技改升级行动,加快产业数字化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建设 5G 基站 300 座,推进“ 5G+工业互联网” 试点示范化推广,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力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 5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59%。大力推进煤电“ 三改联动”,实施一批节能、节水技改项目,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