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乌兰察布日报/2024 年/2 月/1 日/第 002 版要闻
奋楫争先立潮头 风劲扬帆正当时
——2023 年四子王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李璟 通讯员 张蜀雁
发展的画卷,总在接续奋斗中壮丽铺展;时代的华章,总在继往开来中镌刻永恒。回望 2023年,四子王旗X的建设全面加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经济运行稳步向前、生态质量明显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民生福祉节节攀升⋯⋯
这一年,四子王旗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增收,千方百计提增量、扩总量,在加速奔跑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斗中开创新局,在共建共享中改善民生,在祖国边疆这片广袤无垠的吉祥草原上书写着新时代边陲小镇的巨大变化。
这一年,四子王旗始终坚持X建引领,围绕“ 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 总要求,坚持不懈提能力、持之以恒转作风、全力以赴抓落实,聚焦“ 两件大事”,紧盯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特色产业托起“ 好钱景”
一年来,四子王旗紧紧围绕生活、生产、生态“ 三生” 融合,宜居、宜业、宜游“ 三宜” 功能,着力在特色农牧业上扩规模、提品质,在工业发展上建平台、强基础,在文化旅游上创名气、求突破,多轮驱动、多元互补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兴未艾,和谐四子王旗底色更亮。
坚决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农牧业根基不断夯实。全旗粮食农作物总播面积 132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1 万亩,产量 6 亿斤。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 40 万亩,推广中加 7号高产抗病薯 10 万亩,创建千亩以上马铃薯种植示范片 29 个,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肉羊出栏 160 万只,肉产量达到 4.6 万吨;推广杜蒙种公羊 1 万只,杜蒙基础母羊 2.5 万只,肉羊改良率达到 60%以上;建成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 20 个,标准化养殖能力达到 25 万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 7 个,肉牛存栏 8.6 万头。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持续扩大,马铃薯、肉羊、肉牛等产业“ 育繁推产加销” 一体的优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新认证绿色产品 25 个、认证主体 13 个,新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 1 个,“ 原味乌兰察布” 品牌授权企业达到 9 家。
工业引擎日益强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2 家、达到 26 家,实现产值 36.2 亿元。内蒙古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成为全区首家认定成功的化工重点监控点,新增 0.7 万吨 VDF 建成投产,销售产品数量达到 14 种,氟化工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拓展。新探明萤石资源 370 万吨,全旗保有萤石资源储量达到 2939 万吨。国电投 120 万千瓦项目、三峡“ 源网荷储” 示范项目、蒙能 100 万千瓦风储项目相继并网发电,乌兰花 500 千伏输变电送出工程实现投产。
商贸文旅持续升温。紧紧围绕“ 吃住行游购娱” 六要素,成功打造“ 羊杂美食街”“ 特色美食商业街”“ 奶制品一条街”。首届羊杂美食节“ 最大锅炖羊杂” 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成功申报“ 羊杂美食地标城市”。成功承办第十届全区民族运动会分赛场赛事、乌兰察布市第十二届那达慕大会, 举办草原音乐节、 亚草赛、 冰雪那达慕等重大活动, 全年接待游客 182.7 万人 (次) ,旅游综合收入 15.5 亿元。商贸流通线上企业达到 27 家,成功打造 5 个电商示范镇、9 个电商示范村,电商交易额达到 8.6 亿元,网络销售额 8081 万元,外贸出口额突破 3 亿元。
乡村振兴擘画大图景
一个个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迅速崛起,一座座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宜居宜业,一粒粒致富奔
第 1 页 共 3 页

小康的希望种子萌发成长⋯⋯乡村振兴,四子王旗运筹帷幄、步履铿锵。
这一年,四子王旗紧紧围绕“ 守底线、两高于” 目标,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落实帮扶措施 3734 条,脱贫户、监测户人均纯收入达到 19596 元,较去年增长 1975 元。投入衔接资金和帮扶资金 3.3 亿元,实施产业项目 29 个,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3 个,新建户厕 632 个,完成村屯绿化面积 205.2 亩,实施苏木乡镇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农牧区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