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商洛日报/2024 年/2 月/6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4 年 2 月 2 日在商洛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商洛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青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
意见。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十分艰难,大家都下了大苦,但也难中求成、收获满满,干成了一大批实事:一是总投资 105 亿元的镇安月河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总投资 107 亿元的柞水曹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总投资 96 亿元的山阳色河抽水蓄能电站获得核准,总投资 51 亿元的商洛电厂二期开工建设。二是我们仅用四个月建成商洛北客站,开通了西商城际列车,到年底累计运送旅客 60 万人次。三是秦岭博物馆主体基本完工,成为中心城区“ 新地标”。四是市生活垃圾发电厂、污水处理厂三期、交通综合物流园一期等城市补短板项目建成投用。五是刘湾大桥建成通车,民主西路、金凤二路、文博路顺利贯通,南秦河生态公园、东龙山公园、四皓公园、九鱼公园及七巧马莲、丹江源等一批休闲健身公园和滨水休闲设施建成开放,城市更新经验被住建部在全国推广,省内外 120 批次 3000 多人前来考察学习。六是皇冠假日、南山花园和山阳隆元基曼斯、商南运通逸云、洛南嘉宏、丹凤棣花携程农庄等一批高品质酒店相继建成开业。七是圆满举办了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等体育赛事,尤其是成功申办了 2024 国际沙滩排球 U19 世界锦标赛。八是国家排球训练基地、“ 一带一路” 国家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两个国家级、国际级的永久体育项目落户商洛。九是市中心医院完成了全面搬迁并步入正常运行,市中医医院搬迁运营并成功创成了“ 三甲”,市级三大公立医院的硬件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十是秦韵高级中学和商州区十五小、十三幼等 16 所学校建成招生,新增学位 13280 个。十一是全省首条由地方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的丹宁高速东段提前建成通车,我市被评为全省唯一县县达标的“ 四好农村路” 省级示范市。十二是柞水朱家湾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牛背梁景区晋升为国家旅游度假区,各县区都创建成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三是商洛被授予全国首个“ 美丽中国· 深呼吸之都”,并和海南省、浙江丽水市一道成为全国首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十四是果断彻底圆满地处理了秦岭违建整治遗留问题,赢得了全盘工作主动。十五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紧扣“ 中国康养之都” 总目标,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 4.68 亿元,申报特别国债项目 52 个 13.3亿元,盘活存量资产项目 8 个、获批政策性贷款 14.64 亿元。新增“ 五上” 企业 217 家,市场主体达到 14.79 万户。建立“ 六库两线一码” 平台,239 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 103%,西十、西康高铁和洛卢高速加快建设,岭南佳泰装配式绿色建材等 82 个项目建成投运。全年生产总值增长 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24.1%,各项贷款余额增长 13.6%。
二是产业转型提质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 16.75 万亩,“ 柞水木耳”“ 洛南豆腐” 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丹凤葡萄酒入选“ 中华老字号”,商洛果蔬装进沪粤港澳“ 菜篮子”,被授予全国首个“ 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商洛经开区、商南工业集中区创建为省
第 1 页 共 7 页
级经开区,商洛化工产业园被批准为陕南首个省级化工产业园区。抽水蓄能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两大产业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比亚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国蜂蜜水产业园等
20 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新纳规工业企业 38 户。 全市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 75.2%、82.5%,成功入选“ 中国特色气象旅游城市”,仓颉小镇、云盖寺古镇晋升 4A 级景区,丹凤留仙坪被授予“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柞水营盘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商州、洛南、山阳、镇安获评“ 中国天然氧吧县”,七县区都被纳入国家全域森林康养建设试点。成功举办了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首届龙舟赛、全国钓鱼锦标赛、“ 秦岭传奇” 八国拳击金腰带争霸赛、丹凤首届国际红酒节等大型赛事和主题营销活动 170 余场次。提升改造夜间餐饮、购物聚集区 86 个。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3%。
三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干净商洛” 创建纵深推进,“ 两拆一提升” 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中心城区“ 2+7” 和县城“ 1+N” 水生态修复治理、线缆落地、“ 白改黑”、城市风貌提升等基本完成,城市公园、休闲长廊、公厕凉亭、健身步道建设和人性化、智慧化改造成效明显,中心城区和各县县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两改两转三促进” 持续推进,改造农村户厕 7.74 万座、土坯(石板)房 1.04 万户,建成秦岭山水乡村 300 个,集体经济“ 薄弱村” 全部清零,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等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
四是生态优势持续扩大。深化“ 双查” 和“ 快查快处”,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恢复整改和异地补划耕地 6.8 万亩,修复矿山生态 3517 亩。完成营造林 77.4 万亩,普查保护古树名木 40.8万株。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一,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和城市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5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13.6 个百分点,丹凤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商南小流域治理成为国家示范工程,商州、柞水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发展气候康养经济” 做法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经验在全国交流。
五是创新发展活力增强。西商融合协同发展持续深化,55 项合作事项深入推进,与关中平原城市群 14 个城市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外地人在商购房贷款 477 笔 2.2 亿元。全市新增瞪羚企业
3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518 家。173 个审批服务事项实现规范化容缺受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市县两级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全部降至黄色以下。招商引资签约项目 397 个。外贸出口增长 58.2%。非公经济占比 53.5%。
六是民生福祉可感可及。新增城镇就业 1.6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9.8 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6%和 8.5%。巩固衔接工作成效显著,在中国农业大学为我市培训“ 乡村 CEO” 500 名。引进名校长、名教师 15 名,招聘高中优秀教育人才 147 名,培训康养技能人才 1.37 万人。豪华墓地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纪录片《丹江》开机拍摄,花鼓戏《若河》荣获省第十届艺术节“ 文华大奖”。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气象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气象防灾减灾经验全国推广。推行“ 人盯企业” 单一包联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建立了法治工作“ 双 126”机制,镇安被评为全国信访示范县,我市入选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驰而不息换脑子、转作风,大力弘扬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锤炼干部作风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日益浓厚。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舆论监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 278 件、市政协委员提案 303件。国防动员、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咨询调研、审计、统计、电力、烟草、邮政、老龄及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商洛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是大家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X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商洛的在外乡X们,向驻商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商洛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 2 页 共 7 页
奋进之路无坦途。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传统产业转型步履艰难,新兴产业尚在蓄能起势;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消费和投资增长动力偏弱;秦岭生态保护压力持续加大,镇区建设相对滞后,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少数干部作风不实,等等。对此,我们将靶向施策、逐项破解,让商洛发展更有质量、让商洛人民更加幸福!
二、2024 年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拓展“ 三个年” 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打好“ 四提攻坚战”,实现“ 六个做示范”,加快打造“ 一都四区”,推进富民强市,奋力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 6%、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城镇新增就业 1.6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粮食总产量 48 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3%以上。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我市也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打造“ 中国康养之都” 总目标,深挖生态资源优势,推动重点产业延链集群,支撑工业经济转型突破;学习“ 千万工程” 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赛事节会经济新的消费增长点;持续提升城乡宜居品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入实施西商融合协同和“ 双对标、双 50” 战略,全力迎接高铁时代,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到商洛大地上。
(一)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统领,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更高质量推项目。 实施省市重点项目 121 个,年度投资 190 亿元, 确保 6 月底前开工率达 85%,
9 月底前达 100%,年底前全部入库纳统,力争西十和西康高铁、洛卢高速、商洛电厂二期年内完成投资 110 亿元以上。全力保障国家电网补强升级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 15.76 亿元。加快丹宁高速镇安至宁陕段、西合高铁、750 千伏输变电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重点支持领域,策划包装一批新型基础设施、新兴产业项目,全年谋划储备重大项目 620 个、总投资 3800 亿元。
更大力度抓招商。狠抓精准有效招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设立招商联络处,实行市域统筹,建立招商项目“ 共享池”、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大力发展“ 乡X” 经济、“ 归雁” 经济。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外出招商,全年引进链主企业不少于 7 家。
更高标准优服务。“ 一专班一政策”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强“ 六库两线一码” 管理,实施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开展“ 亩均效益” 评价,加大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和僵尸企业、僵尸项目处置力度,全市供应土地 6000 亩、盘活存量土地 3000 亩,市本级储备土地 2000 亩,省级开发区 60%以上新增工业用地实现“ 标准地” 供应。清理整顿整合市级各类平台公司。狠抓社会资本投资,讲求投资有效性。
(二)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工业提档升级。大力支持现有企业技改扩张,抓好陕西锌业锌基合金等 115 个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 120 亿元。力促比亚迪混合式气体发生器、西冶科技集团智能制造等 50 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新增工业产能 100 亿元,培育规上工业企业 30 户。加快矿业“ 五化”
第 3 页 共 7 页
转型,推进陕西五洲、洛南九龙等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改造,加快尾矿资源全量化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创建绿色矿山。力促镇安月河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山阳色河抽水蓄能电站上半年开工,加快柞水曹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力争丹凤鱼岭抽水蓄能电站获得核准。发展以正太能源绿氢制储、陕西国飞无人机制造为代表的氢能、无人机等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推进园区提标扩容。大力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发展,加快高新区创“ 国高”,抓好天士力产业园二期等 24 个新建项目建设,盘活跃迪、大圣王、众鑫、创新大厦等僵尸企业和闲置资产。完善商洛经开区园区路网、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续建和新开工项目 15 个,新增产值 10 亿元以上。推进商洛化工园区建设,加快氟精细化工项目落地。支持镇安、柞水工业集中区创省级经开区,提升商南经开区、山阳高新区、商州和丹凤工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