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成都日报/2024 年/2 月/5 日/第 004 版2024 年成都两会特别报道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4 年 2 月 2 日在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包惠
各位代表:
我受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成都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 也是市十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的第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X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中心大局和民生关切,依法行使好地方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守正创新、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都实践,圆满完成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新一届市人大工作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举旗帜、铸忠诚,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正确ZZ方向。始终把ZZ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 组织常委会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 10 次, 召开X组会议 35 次、 常委会会议 7 次,传达学习贯彻“ 第一议题” 127 个,开展“ 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成都足迹” 实地学习、“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专题研学等活动,制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 四个常态化”工作制度,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向市委请示报告重要工作 58 件次,确保X的领导贯穿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一年来,我们强担当、助发展,积极主动服务成都现代化建设大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 三个牢牢把握”“ 四个发力” 重大要求,聚焦X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办好大运会等重要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立法、监督、决定、代表等工作,积极助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落实,坚持以抓产业的思路推进“ 三城三都” 建设,深入一线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推动蜀锦蜀绣传承发展、公立医院建设、制造强市建设等 13 篇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努力以人大高质量履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们聚民智、惠民生,着力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突出民生领域立法,加强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医疗资源扩容提质、 城市养老服务升级、 水源污染严防严控等民生事项监督,扎实开展“ 为民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 主题活动,指导全市 20 个区(市)县和 100 个镇全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接续推动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中践行人大初心使命。
一年来,我们不扬鞭、自奋蹄,努力以实干实绩展现新作为新气象。大力营造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树立团结协作、高质高效的工作标准,保持不扬鞭、自奋蹄的工作状态,全心投入工作,全力落实任务。全年审议法规草案 13 件,其中,批准生效 5 件、正在报批 2 件、正在审议 6 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36 个;作出重要决议决定 3 项;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第 1 页 共 5 页

328 人次,组织 226 人进行宪法宣誓;深化人大对外交流合作,赴智利、南非等国家访问;在全国、省人大有关会议上作交流 20 余次,承办全省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述职月现场观摩会议等重大活动,努力以履职尽责的新成效展现担当有为的新形象。
具体来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人大立法主导,提升良法善治水平
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完善“ X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着力加强人大立法主导,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召开全市立法和法规实施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厘清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起草责任单位打好法规的“ 底子”,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完善法规的“ 里子”,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和司法局收好法规的“ 口子”,建立“ 全程参与、分段领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的立法工作机制。同时,推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有效衔接、相辅相成,形成完整、有序、有效的规范制度体系,共同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强立法过程管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强化法规起草、审议、实施等环节的管理。把好法规起草关,提前介入起草环节,研究法规草案的合法性、协调性、规范性问题,掌握立法进度,提高草案质量。 把好法规审议关, 制定法规草案负面清单, 明确不列入常委会审议程序的 8 种情形。把好征求意见关,修订立法咨询专家选聘和管理办法,强化立法咨询专家动态管理和跟踪考核,注重发挥相关领域代表作用,提升立法专业化水平;深化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依托全市 28 家联系点收集 500 余条立法建议,提升立法的民主性。把好法规实施关,在新制定法规生效满一年时,督促法规主要实施部门及时向常委会报告法规实施情况;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有计划地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推动形成“ 立法—实施—修法” 工作闭环。
编制立法规划计划。围绕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开展地方立法前瞻性研究,为确定立法项目提供决策参考。紧扣成都发展所需和市民关心期盼,广泛征集立法建议, 聚焦智慧蓉城建设、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 微网实格” 治理、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任务,科学编制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确定立法项目 57 件。按照“ 急用先立、循序渐进” 的原则,制定 2023 年度立法计划并有序推进落实。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落实地方组织法、立法法修改后的新要求,审议我市地方立法条例修订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