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技日报/2024 年/2 月/1 日/第 007 版园区
增强创新策源力 注入发展新动能
广州开发区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本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范敏玲
编者按 国家级经开区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其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据最新统计数据,国家级经开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683 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 1.2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6.5 万家。为此,本报推出“创新引领经开区发展”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国家经开区在培育创新力量、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特色做法和成果。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国际算法算例大赛颁奖典礼上,广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开发区)的琶洲实验室(黄埔)正式发布“黄埔星”大模型。
“这只是广州首个技术自主可控的大模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黄埔)主任徐宗本表示,未来“黄埔星”大模型将与全国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在国内医疗、工业、政务等领域推进“领域大模型”定制开发。
这是广州开发区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之一。作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广州开发区全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经济开发区前列。近日,商务部公布 2023 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广州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列前三甲。
“三城一岛”联动发展
2023 年 12 月,由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 EH216-S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广州开发区亮相。这是该款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标准适航证后的商业载人首飞演示。“未来,我们也会陆续推出‘空中出租车’项目。”公司副总裁贺天星说。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在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文旅方面开辟测试了 5 条航线。全区集聚低空经济产业上下游企业共计 50 家,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等智慧城市服务的方方面面。广州开发区低空经济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
从打桩到首车下线仅 289 天,刷新全球整车下线最快纪录,达产产能 10 万辆/年……小鹏汽车广州智能网联智造基地,演绎着全球先进生产线的工业传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能不断释放,广州开发区正在形成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双轮驱动的新格局。从动力电池到零部件生产,再到整车制造,广州开发区在全国都有了一席之地。
无论是低空经济,还是智能网联汽车,都只是广州开发区逐鹿新赛道的缩影。一年来,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业体系更加健全,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该区 2023 年累计签约项目 402 个,签约投资额超 3500 亿元,引进落地孚能科技、TCL 中环等百亿级项目 10 个,项目数和投资额双双创历史新高。
当前,广州开发区正加快把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海丝城、广州国际生物岛这“三城一岛”建设成为广州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打造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 。中新广州知识城要在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上作出新示范,广州科学城要在“制造业当家”上扛起新担当,广州海丝城要在服务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上展现新作为,广州国际生物岛要在广州“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征程中贡献新力量。广州开发区将通过进一步强化空间互融、优势互补、产业互联,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
记者打开由“三城一岛”构成的广州开发区地图,发现各大产业集群“串珠成链” ,新兴产业的“星星之火”正成燎原之势。广州开发区现已形成汽车制造、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