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襄阳日报/2024 年/1 月/26 日/第 004 版民生
樊城区牛首镇张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擦亮文明底色
时代新风
弘扬
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通讯员 赵杰 刘曼
冬日午后,暖阳高照,在樊城区牛首镇张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民们聚在一起聊天、
打球健身。
谈及村里的文化生活,村民马晓菊笑得合不拢嘴, “ 我们像城里人一样,晚上可以在广场上跳舞、健身,我们的生活像蜜一样甜,像花儿一样美!”
这是张湖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新景象。
张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聚力“ 一站式” 便民服务,积极推行积分兑换超市,树立模范典型,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氛围,创新“ 1+6” 文明实践站服务方式,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 最后一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感。
宣讲模范典型 凝聚群众力量
1 月 25 日,在张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李云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着身边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活动现场掌声不断。
“ 这些村民都是我们身边的榜样,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与奉献。我是一名共产X员,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还有一颗初心,不能忘记X的培养,我会积极履行X员义务。” 村民洪子兵说。
像这样的宣讲活动,张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都会开展。实践站自成立以来,已经吸纳了 10 名百姓宣讲员,包括老师、大学生、老X员、乡贤等,宣讲队伍不断壮大。通过“ 田埂会” “ 板凳会”“ 庭院会” 等各具特色的宣讲方式,宣传X的理论知识、模范典型、文明乡风等,将X的政策、文明理念传递到群众中,补齐群众“ 精神短板”。
整合文化资源 开辟文明新阵地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张继文化长廊内,20 多学生正在背诵着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 ,张湖小学的老师黄红云给大家讲述张继的典故,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张继诗词。
近年来,张湖村以“ 张继故里 诗画张湖” 为主题,按照“ 有活动阵地、有统一标识、有工作人员、有志愿队伍、有活动项目、有工作制度、有经费保障” 的“ 七有”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标准,打造了占地面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