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 年/2 月/1 日/第 007 版扫黄打非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文明新风吹遍亮马河畔
本报记者 张君成
在 2023 年北京一场市集活动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就像是音乐的魔法师,用动听的旋律点亮了整个市集。与此同时,民警们兴致勃勃地进行“ 扫黄打非” 知识宣讲。他们穿梭在人群中,不仅向大家宣传社会文明的重要性,还解答市民们的法规疑虑。这不是一场单调的宣传,而是一场生动的互动,让活动成为一个充满趣味和智慧的“ 法治课堂”。
这一幕发生在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位于北京市东三环与东四环之间的麦子店街道,辖区面积 6.8 平方公里,下辖 7 个社区,常住人口近 4 万人,其中包括来自 93 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近万名。2007 年,麦子店街道成为北京市首批获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的国际安全社区。2023年,街道获评全国第六批“ 扫黄打非” 进基层示范点。麦子店街道工委书记李霄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街道聚焦阵地建设、氛围营造、多方联动、源头治理,持续推进“ 扫黄打非”工作走心走深走实。
构建“ 网格铁军” 层层落实
“ 扫黄打非” 基层工作有难度,原因之一在于基层环境特点多样。对此,李霄介绍了麦子店街道的四大特点:一是国际化特点鲜明。北京共有 3 个使馆区,其中第三使馆区坐落在麦子店辖区。二是经济活跃发达,街道聚集了诸多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三是文化市场繁荣。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均位于麦子店辖区。四是生态禀赋优越,辖区内有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获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由此可见,麦子店街道虽然资源丰富,但治理最大的难点在于单位构成多样,如何构建完善
的“ 扫黄打非” 工作机制就成为关键。对此,麦子店街道实行了三步走策略。
首先,X建引领“ 网格铁军”。麦子店街道注重将“ 扫黄打非” 与综治工作相结合,构建X建引领下的警企地协同工作机制,锻造“ 网格铁军”。辖区共划分了 7 个中网格、149 个微网格,通过包楼、包院,将“ 扫黄打非” 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楼门。
其次,压实责任提质增效。据李霄介绍,街道形成快速反应、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到位的“ 扫黄打非” 治理体系。“ 同时,我们健全工作报告、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培训指导、督查考核、责任追究六大工作机制,明确五大类 12 项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最后,文明实践“ 护苗” 爱苗。针对辖区有大量外国人员及子女居住的特点,街道通过阵地共享、队伍共建、品牌共创、活动共办,将宣传宣讲、志愿服务与“ 扫黄打非” 工作深度融合。据悉,麦子店街道辖区内“ 霄云荟” X群服务中心建设“ 扫黄打非” 工作阵地,提供 24 种语言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外文学习角”。“ 我们还建设面积 150 平方米的外籍人员文化活动室和服务中心,建立外籍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室,打造邻里中心、文化园地、汉语角、亲子乐园 4 个功能区,建立中外家庭交流阵地,举办‘ 中外喜相会,乐活在亮马’ 系列活动。” 李霄说。
依靠群众力量 群防群治
“ 扫黄打非” 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街道针对“ 扫黄打非” 工作中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进行多部门联动和发力,依靠人民、发动人民共同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