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日报/2024 年/2 月/28 日/第 001 版
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婷
从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到精彩纷呈的剧目演出,再到“ 人人善待游客” 的友好型环境,近年来,我省锚定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着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省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门票收入分别增长 1.6 倍、2.2 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随着《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我省文旅产业发展
图景清晰明朗——
未来 5 年,我省将实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破零”,1.3 万公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面建成,5A 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 13 家,太原、大同、运城进入国内著名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行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5%以上,初步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造 3 个国际旅游门户城市
构建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
接待市民游客 604.5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4%, 门票(营业) 收入 1.1 亿元,同比增长 132.4%。作为“ 3 个国际旅游门户城市” 之一的太原,今年春节假期,诸多元素叠加的文旅市场被“ 引爆”,成为冬日里的“ 热辣滚烫”。
旅游核心“ 吸引物”,通常集中承载着国家地理和人文标志意义,是大众旅游、高品质旅游时代最重要的载体。太原文旅的“ 开门红” 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山西各地不断构建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强化现代旅游业基础支撑。
当前,我省正在打造太原、大同、运城 3 个国际旅游门户城市,以热点门户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向综合化、片区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太原打造省域文旅综合集散中心,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同打造对接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桥头堡,打造古建石窟艺术文化、民族融合文化、避暑度假文化等文旅品牌。运城打造晋陕豫黄河“ 金三角” 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体验华夏根祖文化、关公忠义文化的旅游胜地。
“ 早就听说这里景色美、温泉好,趁着春节来体验。” 今年春节期间,西安的刘女士自驾赶来忻州云中河温泉旅游度假区打卡。春节假期景区全部满房,有游客提前一个月就订好房,白天逛古城赏民俗,晚上泡温泉。
今年,我省将继续梯次推动 5A 级旅游景区创建,形成山西旅游景区品牌矩阵。开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破零” 行动,推动太行锡崖沟、云中河、云竹湖、右玉南山、盐湖、漳泽湖、夏县泗交、安泽沁河湾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太行锡崖沟、云中河至少 1 家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提升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 核心吸引物体系” 的打造,实现景区产品从单纯的“ 观光式” 到“ 沉浸式” 体验转变,更新旅游产品,增加与游客互动,通过旅游演艺等各种核心、稀有的“ 吸引物” 把游客留下来。
康养产业兴旺 乡村旅游火热“ 文旅+” 业态创新发展
2023 年冬季,长治大河村打造冬日漂流项目,让“ 冬闲” 变成了“ 冬忙”。在全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乡村旅游的背景下,曾经少有人知的大河村,不仅迎来了游客,也迎回外出务工的游子。
“ 村里在景区旁开了小吃街,不仅给大家提供店铺,还免费提供培训,如果游客评价高、产品卖得好,还有额外奖励。” 28 岁的长治大河村村民李敏结束务工,回村和母亲开饭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第 1 页 共 2 页
去年,我省创新实施多元业态融合。打造 10 个文旅康养集聚区、评定 15 家文旅康养示范区,发布 20 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打造 60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6 村 3 镇入选全国旅游重点村镇,14条线路入选“ 乡村四时好风光” 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评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