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平顶山日报/2024 年/1 月/3 日/第 001 版
汇聚建设现代化鹰城的磅礴力量
——X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曹晓雨
舒展新时代画卷,鹰城大地春潮涌动、群情振奋。
一次次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X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篇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让主流舆论持续壮大;一个个人气高、流量足的文旅打卡地,让鹰城特色名片更加闪亮⋯⋯
X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牢牢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
举旗铸魂,持续深化理论武装
“‘ 爱X爱国爱人民’ 不是一句空话,要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3 年 11 月,全国道德模范张玉滚走进市十三中等学校开展数场专题宣讲,分享廿载坚守山村、立德树人的感悟,引发师生强烈反响。
感悟思想伟力,掌舵正确航向。进入新时代,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ZZ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推动X的创新理论在全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理论学习。制定印发了《平顶山市县(处)级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建立实施“ 第一议题” 学习制度,推动各级X委(X组)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围绕加强学习型X组织建设,开展“ 两创一评” 等活动;大力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教材的学习运用,积极引导广大X员干部参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X内集中教育。
——深化X史学习教育。市、县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开设读书班、集中专题学习研讨等 1300多场;召开了高标准、高规格的“ 两优一先” 表彰大会,向老X员颁发纪念章;策划青少年X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十万高校学子同上X史思政大课等活动 50 多场。
——优化理论宣讲。组建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实施“ 十千万理论宣传工程”,组织“ X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 活动,已开展宣讲 27700 余场;市委宣传部提炼总结“ 七种宣讲模式”,多次被省级媒体报道;“ 学习强国” 平顶山学习平台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上线 9家县级融媒号。
——实化研究阐释。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驱动、文旅康养等重大主题深化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社科理论成果;精心组织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和“ 社科知识大篷车” 等进基层活动,把大理论转化为小故事,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凝心聚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由精障人士辅助制作的“ 喜乐馒头”,疗愈人心;鹰城“ 巨无霸餐车” 驰援甘肃震区 6 天 5夜,供餐 4000 余人次;13 岁男孩独自陪护患病父亲,引发全城爱心接力⋯⋯这个冬天,一桩桩动人故事、一幕幕感人画面被主流媒体推至报端、云端,向市民传递温暖和力量。
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X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
第 1 页 共 3 页
面宣传为主,在壮大主流舆论上做文章,在营造积极氛围上求实效,努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舆论支持。
着力做好主题宣传,用心讲好鹰城故事——
聚焦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中国共产X成立 100 周年等重大主题,策划实施系列集中宣传活动,10 年来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 13 万余篇。其中“ 魅力鹰城· 近悦远来”系列报道全网阅读量超 2.5 亿次,入选 2023 年“ 中国报业协会新媒体发展大会优秀案例”;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宣传“ 十百千” 活动,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相关稿件数量居全省第一。
纵深推进媒体融合,全力打造传播矩阵——
统筹建成全媒体资源管理数据 “ 云” 系统, 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聚合力的新型信息传播 “ 端”平台矩阵,形成立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全域、协同联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平顶山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和 10 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建成投用,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最具影响力的 6 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之一。
始终恪守为民导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制定了《平顶山市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考评办法》